旅游市场营销论文(优选15篇)(第19页)
260 次下载 27 页 49257 字【 字体:大 中 小 】
4结语
本研究将对分课堂教学法引入旅游市场营销学中,对课程的整体组织的要点进行了分析,对实践后的教学效果进行探讨,对进一步推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课程实施过程,还有一些问题还需要在未来实践过程中继续研究,一是如何提高课堂讨论的效率,避免学生谈论与讨论内容无关的话题;二是如何对对分课堂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进行定量测度、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xx(5):5-10.
[2]赵婉莉,南娇鹏.大学英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20xx(5):40.
[3]孔冉冉.基于“对分课堂”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xx,32(7):138-139.
[4]刘明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xx,43(4):730-734.
[5]岳新霞,林海涛,蒋芳,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纺纱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J].轻纺工业与技术,20xx,45(2):44-45.
[6]李建铁.基于“对分课堂”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教育观察月刊,20xx(8):93-95.
[7]安晓丽.关于“对分课堂”是否适合高中课堂的几点思考[J].知识经济,20xx(5):168.
[8]李艳花,姚宏.“对分课堂”在“旅游市场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xx(4):232-233.
[9]范晓梅,陆文励.体验式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研究———以“旅游学概论”课程为例[J].经营管理者,20xx(5).
[10]王德军.基于MOOC的酒店情景英语翻转课堂初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xx,38(4):129-131.
[11]曾利红,蒋艳.项目教学法在ESP课程中的设计原理及教学实践———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课程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xx(6):124-125.
[12]陈朝,江波.基于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模拟导游”课程考核体系构建[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5(3):168-170.
[13]荣浩.项目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xx(2):86-87.
[14]刘洪昌.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旅游市场营销”为例[J].当代经济,20xx(9):113-115.
[15]王钦.项目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xx(17):373.
[16]陈慧敏.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旅游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20xx(4):106-107.
旅游市场营销论文12
一、旅游市场的特征
旅游市场营销是旅游企业以旅游者为中心,通过分析,计划,执行,控制,反馈市场的过程,将本企业的旅游产品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定位,以满足旅游市场和旅游者的需求为目的,实现旅游企业、旅游者和社会的利益“三贏”。
旅游市场与一般市场相比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旅游市场具有服务性的特点,旅游企业市场营销必须适应旅游市场的这种特点;(2)旅游消费需求是服务产品,消费者通过旅游消费满足其精神享受和发展的需要。(3)旅游市场提供的产品是无形的。
二、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存在问题
(一)旅游产品开发不合理
(1)目前,国内大多数旅游产品老化、单一,缺乏较强的吸引力,难以满足游客多样的需求;(2)国内旅游产品质量档次低,缺乏参与性,娱乐性;(3)我国旅游产品缺乏创新,抄袭跟风现象严重,没有特色往往采用低价营销手段吸引顾客,造成旅游市场混乱。
(二)营销信息传递渠道不健全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居民消费水平等因素不同,部分旅游消费者难以得到或不能及时得到详细的旅游综合资讯信息,导致游客对旅游目的地了解不全面,导致各地区客流量不均衡,甚至不能够吸引到旅游消费者的注意。
(三)营销手段落后,缺乏创新
当今社会是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旅游已经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互联网营销能使大量旅游相关信息更高效、快捷的被旅游消费者获取。但到目前,在我国互联网在旅游市场还没有被广泛应用。手段上的落后影响了高质量的旅游营销策略,从而制约旅游业的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