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散文写作技巧(第2页)
本文共计350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写作文,要么是记叙文,要么是议论文。一般来说,多是“总—分—总”结构。记叙文的结尾要注意抒情和总结哲理,议论文最好是“1—3—1”或者“1—4—1”结构,中间的.3或4,是分层解题。当然也可以灵活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但是注意,千万别议论文说了那么多事例却不归纳主题,千万记叙文忘记说事却议论过多。因此,写考试作文,事先要想好了,我写的是什么文体,就按相应文体的写法来写。
高中散文写作技巧(第2页)九: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
考试前,建议考生翻阅大量的范文,积累一些考试作文的结构。如果写记叙文,最好翻阅《读者》和《青年文摘》,其中的一些散文,结构是很好的,可以把写作的梗概和套路归纳出来。到考试的时候,你采用别人的“筐”,把自己的东西向里面装就可以了。关于感情、爱国、人生之类的优美语言,可以分别背个三五句,到时候直接抄上去就行了,这不算抄袭。关于国家大事,时事政治和要闻什么的,也要注意搜集一下。譬如,去年有奥运,今年是建国60周年,还有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等,都可以做考试作文的题材。
此外也有一些不太规范的方法,譬如别家的感人事迹,可以搬到自己家。这在考试的时候要灵活慎重运用。
高中散文写作技巧(第2页)十:篇幅争取要写满,多写一点是一点
一般来说,中考高考作文要求都不低于600—800字。如果要求是600字左右,那就顶多写到700字。如果是不低于多少字,建议考生,争取合理安排卷面,把给的卷面写满到95%左右。譬如中考作文不低于600字,那么试卷给的卷面多是800字左右,那么,你争取写到780字,留下最后一两行。作文老师一看你写得那么多,肯定觉得你的作文相对熟练,作文打分就趋高不趋低。
有关散文写作技巧推荐:
一、善于设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善于设疑,要把教学内容问题化,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反对目中无人、直接灌输。善于设疑,可以说是优秀语文课的共同点。比如一位特级教师在教学《七根火柴》时,在指导学生读课文前,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假如有一座红军博物馆,你就是讲解员,在你负责的展台上有六根火柴,请你用讲解员的口吻和身份,根据课文的内容,介绍六根火柴的来历。”学生钻研教材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在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后,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文章内容,这位教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无名战士为什么无名呢?”这问题提得有点怪,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说:“这是历史故事,年代久远,作者忘了战士姓名。”有的说:“这是小说,是虚构的,因而不需要什么人物的真实姓名。”教师进一步引导说:“假如我说这是作者故意安排这战士是无名的呢?”一位学生受到启发,很快站起来回答说:“战士无名说明他很普通,只是普通战士中的一个,因而就有代表性,他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有典型意义,这样文章的主题就更有深度和广度。”精彩的回答赢得了学生和听课教师的热烈掌声。
二、形式多样
有的教师对学生活动的理解过于狭隘,翻来覆去就是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段意,刻板单调,缺少新意,难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其实,学生活动的形式应该是不拘一格、灵活多样的,学生可以说、可以读、可以写、可以背、可以辩,甚至可以演、可以唱。
三、面向全体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这是面向全体、对学生一视同仁的表现,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可是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上课,翻来覆去总盯着那几个“尖子生”,特别是执教各种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语文课堂更是成了有限的几个“尖子生”大显身手的舞台。为什么不给其他学生参与的机会呢?有的老师唯恐他们不会“配合”,万一回答得风马牛不相及,耽误时间,教师完不成教学任务,有损一堂课的整体“质量”;还有些老师则是嫌麻烦,认为那些“差生”即使让他们参与了课堂活动,也答不对、做不好,对于他们自身的提高也没什么作用。其实,这样的认识和做法是不正确的,既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也不符合教育的要求,我们一定要面向全体、尊重人格、承认差异、因材施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