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论文精华(15篇)(第3页)
63 次下载 25 页 42471 字【 字体:大 中 小 】
六、总结
综上所述,在中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应用模块化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教师而言,教师不论是开发模块化教学还是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都能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将每一个模块任务都当作是培养学生的一项专业技能,通过模块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对于学生而言,模块化教学能帮助其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模块中发现自己没有掌握好的知识,从而有所提高。开展模块化教学,首先要明确地划分基础知识课、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三大部分,并明确三部分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要合理科学地把握好三者的教学时间。根据模块化的教学原则,实施模块化教学方案,结合模块化教学让学生明白自身的不足,综合未来的就业前景和岗位需要,设置合理的模块,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李海涛.模块化教学条件下课程体系的构建[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17(2):82-83.
[2]韦瑞录.电气自动化专业“四方联动、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xx,(21):104-105.
[3]周凤鸣.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模块化教学[J].教学园地,20xx,(29):70-71.
[4]李文斌.浅析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模块化教学[J].科技论坛,20xx,(19):157-158.
电气自动化论文2
1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发展情况
智能化、自动化是现代社会工业生产的主流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企业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逐步加深。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固然是企业竞争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技术水平的电气工程支持的结果。现代化工业生产离不开电气工程,只有电气工程实现自动化,工业生产才能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当前我国电气自动化发展情况如下。
1.1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信息集成化
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信息技术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管理更加深入。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开发的先进工具,比如软件系统的帮助下,企业管理层能够对企业人力资源、财务核算、生产经营等信息实现动态跟踪和详细掌握,对于生产线上的具体情况也能有着直观的感受,对于企业管理层进行决策具有重大基础作用。二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了控制系统和生产设施、设备间的联系。
1.2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语言规范性提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作为人与控制系统间沟通的工具,计算机语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计算机语言具有更加宽泛的适用范围和更加灵活的使用特性,兼容性和操作性大幅改善,工作效率和集成程度更高,编写使用更加容易。同时,计算机语言的编写规范更加趋于一致,使得跨平台使用成为可能,系统维护的难度也大为降低。
1.3电气自动化工程分布式控制系统缺陷较大
当前电气自动化工程主要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统,又称为分散式控制系统。就目前使用情况来看,这个系统所具有的缺陷和不足还是比较明显的。由于该系统属于模拟数字的混合系统,所使用的仪表装置仍然是模拟的传统型仪表,可靠性较差,且使用维护难度很高。另外,由于分散式系统生产厂家的标准不统一,导致零部件间不具备互换性,维护成本和购买成本都很高。
2电气工程自动化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2.1就地控制技术
该项技术通过电压加时限的检测,重合器进行多次重合达到隔离电网故障部位的目的,并不需要远程通信的支持。具体工作流程如下:电网故障发生后,由于重合器无法合闸引发跳闸,在没有电压支持的情况下,故障部位前后的负荷开关分开,重合器切到重合状态。因为负荷开关进行了延时设置,导致开关闭锁,从而达到故障隔离的目的。此时将重合器合闸连接上开关,即可恢复送电。
2.2远程遥控技术
该技术分为负荷开关、馈线的自动化控制中心和馈线的远程遥控终端三大部分。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远程遥控终端FTU,远程遥控技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首先进行现场开关信息的采集,根据预先设定的条件判断故障与否,再通过馈线的自动化控制中心对FTU故障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实施故障区域定位,在此基础上,通过远程遥控线路开关,对正常区域恢复供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