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论文(第7页)
18 次下载 12 页 20325 字【 字体:大 中 小 】
1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
1.1 信息集成化
信息技术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管理层面上纵深方向的延伸。在企业中,管理部门对财务核算、人力资源等数据信息的存取需通过特定的浏览器实现,且对生产过程动态形式画面的监控也有赖于此。②电气自动化设置、系统、机器中信息技术的横向拓展。近年来,微电子处理器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这逐渐模糊了原来明确规定的界面。
1.2 Windows NT和IE的标准语言规范
人机界面是电气自动化工程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由于PC系统具有控制灵活和易于集成的优势,因此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认可。在应用标准系统语言的情况下,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维护、处理更加简便。
1.3 电气自动化工程分布式控制系统
近几年,DCS系统的缺点逐渐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暴露出来。该系统具有模拟数字混合系统的特点,且仍然沿用传统型仪表,因此其可靠性无法满足要求,进一步增加了维修的难度。同时,生产商家之间还没有全面建立起统一标准,维修、使用的互换性难以实现。另外,由于当前电子自动化工程系统的不断创新,控制系统更新周期逐渐缩短,相应投入大幅增加。
1.4 利用集中监控方法的控制系统
通过一个处理器实现所有功能是集中控制方式系统控制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运行速度。在监控中放入所有的电子自动化设备不仅减少了主机空间,使电缆数量大幅增加,还提高了相应的成本,降低了整个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在集中监控的联锁与隔离刀闸的闭锁使用硬线的情况下,设备将无法继续操作。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反复接线会大幅增加维护工作的难度,并极易引起误操作,从而影响整个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操作。
2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2.1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技术
当前,我国已经将电气自动化工程纳入了长期发展规划中,通过不断提升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跨越式发展。对此,相关企业应当加大产品的创新力度,着力于构建自身的电气自动化产品知识产权,进而形成电气自动化工程自主创新的有利局面。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当明确电气自动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地位,利用优厚的政策和科学、完善的机制推动国家重大科技研究项目的实行。
2.2 构建统一的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
电气自动化产品的维护运行、开机调试、测试实行和周期性设计的实现需以统一、完善的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为基础,同时,从产品设计到完工之间的资金和时间也能在此条件下实现最大限度的压缩。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不仅能满足客户的要求,还能将开发系统从运行系统中真正独立出来。这就要求电气自动化工程的网络构成能够实现控制现场设施、计算机监管体系、企业工程管理体系中的一般通讯数据传输。在具体的网络体系计划实施中,在使用通讯系统以太网和现场总线时,需要对控制元件级到办公室环境之间整体的自动化通讯进行有效控制。
2.3 工程控制系统的标准化接口
通过微软公司标准技术的实施,工程的时间和成本被大幅压缩,办公室系统和电气自动化系统资源数据的共享交换也得以实现。由于电气自动化系统策划方案非常重要,因此企业需要在window 8系统环境下连接相关系统,这就需要通过PC系统建立自动化控制与管理系统两者之间的重建接口。厂家之间的软硬件数据交换问题可通过程序标准化接口得到有效解决,为通讯的顺畅性提供了保证。
2.4 市场产业化中的工程控制系统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企业应充分重视结构产业化的发展,通过实施体制改革,有效利用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并充分关注市场产业化形成带来的问题,不断提升企业的适应能力。在企业过度关注集成系统和技术开发时,可将零部件的配套生产通过外包或社会分工的方式转移出去,从而将有限资源用于研究大型装备技术,实现提升自主装备制造比例的目的。
2.5 电气自动化工程和产品生产的'安全性
安全防范技术的集成系统是当前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安全和非安全系统控制的一体化集成则是实现该系统的重要基础。在非安全系统控制的情况下,用户安全方案的制订通常使用成本最低的方式,这一点需要慎重考虑。电气自动化产品的系统安全是未来电气自动化系统发展的亮点,并从安全级别需求最高的领域向其他危险级别相对较低的领域逐步延伸。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安全与防范设计应当遵循“由工厂设施层到网络层、从硬件设备到软件设备”的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