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音乐 > 正文

美育与高中音乐教育的融合论文

本文共计218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美育与高中音乐教育的融合论文

  【摘要】美育教育是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方面,将美育教育与音乐教学有效融合,不仅可以让音乐课堂焕发光彩,更可使学生产生不一样的内心体验。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再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略谈点滴浅见。

美育与高中音乐教育的融合论文

  【关键词】音乐;美育;融合

  音乐的殿堂中有着华丽的装饰,在这个殿堂中我们能够看到一切美丽的事物,可以将美的性灵带入到内心的深处,从而影响他们的道德品行和审美情怀。高中音乐教学中的美育在课程改革后已经备受关注,艺术对于心灵的熏陶作用是无形的,是属于精神层次的,当前的音乐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这个精神的轨道,而在知识技能的掌握上显得更加重要,尤其是对于音乐特长生的培养上,教师往往更加看重艺考的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在美育方面是有所欠缺的,即便是对于其他的高中生也认为只要会唱几首歌,在音乐课中能够缓解繁重的学习压力就达到教学目标了,长此以往会使学生的精神品质塑造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感受情感,陶冶自己的性灵

  俄国作家契诃夫将歌声比作了太阳,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温暖的感动,也可以让我们看到世界的五彩缤纷。音乐欣赏课中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灵魂上的洗礼,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陶醉在歌曲中那片芬芳的花园中,游走于那清幽的小径,探寻到世外最美丽的风景,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获得美的享受。例如在高中音乐《月光鸣奏曲》的音乐欣赏中,我便采取了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聆听,在聆听中感受音乐美好,感受贝多芬音乐强大的心灵震撼力,首先让学生自主去赏析音乐,感受曲子的基调,在第一乐章的曲子中,基调是低沉的,高中学生已经具有这种音乐的辩识能力,在确定好基调后,再让学生去聆听,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有的同学说,“这种低沉中我仿佛看到了贝多芬压抑的心情,就像我在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而又无处诉说的感受”,还有的同学说:“我并没有觉得压抑,我只是觉得他是一个安静的思考者,只是略带有一丝的忧郁”,其他的同学在这位同学的语言描述中进入了一种遐想,学生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沉浸在贝多芬淡淡的伤感中,自己的情感也随着贝多芬的情感一起在课堂中弥漫开来。这节课中我采取了让学生自主欣赏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了精神上的享受,心灵上的升华,在音乐欣赏中获得了音乐素养乃至于文学素养的提升,让美在心灵深处尽情地绽放开来。

  二、挖掘人文性,铸就良好的品格

  高中音乐教材中蕴含着很多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品格的音乐作品,教师要深入地挖掘出这些内容,去引导学生仔细地品味和探索,从而使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得到有效的培养,音乐教学具有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和性格的功效,每一个作品中都凝结着创作者人生的悲欢喜乐,教师要用他们内心的一种人性的光辉去影响我们的学生,使之在音乐中享受到美丽的人生。例如在高中音乐《祖国颂》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爱国热情,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心。这首歌曲中的欢跃的、抒情的、热烈的、气势宏伟的音乐特点给每个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在其中感受到阳光普照大地的灿烂,感受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壮美,也感受到了人民在祖国的怀抱中那份豪迈的情怀,在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中,我们感到了生活在这样的祖国中的美好,我们赞美我们的祖国,热爱自己的祖国,音乐中强烈的赞颂使学生的内心升腾起一份爱国的情怀,在这节课的课堂延伸环节,我设置了“什么是爱国”这个探究性的问题,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人说好好学习,选择一个喜欢的工作岗位就是爱国,也有人说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就是爱国,还有的同学说友善便是爱国,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这节课中被点燃。高中学生距离跨进社会已经很近了,他们被社会上很多物质化的思想所影响,在这个时期唤起他们的'爱国热情,对于践行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