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论文(第2页)
33 次下载 3 页 3183 字【 字体:大 中 小 】
三是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有“工人型”的倾向,即过分强调工学结合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作用。
很多学校总认为对于学生来说,重要的是会做,理论知识够用则行。
显然,我们学校的毕业生除了能有过硬的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还应具务自主创新和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就需要理论知识作支撑。
目前的这些“学科本位型”、“证书型”或“工人型”的课程体系设置从客观上制约了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发展,产生了另类的“知识无用论”,即学生学了我们的计算机专业,却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学生自然就认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是无用的!
3对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的思考
为全面提高教学素质,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对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作出了以下几点思考。
3.1要遵循为当地社会和经济服务的原则我国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是整个社会的事业,要为全社会而设计,要为训练对社会作贡献的人而设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的一种教育。
地方经济是职业教育的根本,脱离地方经济,我们的高职教育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作为我们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来说,在课程设置之前,应合理的调查地方经济,看看都些要些什么样的计算机技能型才,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预测未来几年对计算机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情况,以此作为指导,正确合理设置相关课程。
3.2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与适应性和谐统一的原则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对相关工种、岗位进行职业分析,开列出该工种、岗位所需的操作技能、技术知识、操作顺序、工作态度等内容。
这样我们进行课程设置时能更具有针对性,使我们的学生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能顺利胜任该岗位、工种的工作。
但由于学校方式的职业教育,对市场的需求反应并非非常灵敏,我们的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式总是滞后于生产的需求。
我们目前所分析的工种、岗位几年后社会的需求量,社会对岗位的要求是会有所变化的,这也就要求我们设置的课程还应具备一定的适应性,使我们的毕业生在相应工种、岗位数量不够时能迅速转移到相近岗位、工种上。
3.3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有一些学校为了迎合部分家长和学生的口味,片面追求学生升本科继续深造的升学率,以此来使自己不“愁”生源,这显然是与我们职业教育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全国职教会议的召开,再一次为职业教育定性,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同时大大削减高一级院校招收高职毕业学生的比例。
所以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升学与就业的关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以就业为主,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目标,合理设置课程。
3.4符合高职学生生理、心理特征的原则高职生从年龄上正处于记忆力最佳、和创造力迅速发展的时期。
但由于高职生的基础普遍相对较差,自信心不足,自卑感较强。
我们的课程设置应能使他们具备较坚实的专业基础,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顺利成长创造条件。
对专业理论课设置应降低理论要求,重点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的思想、方法和原理。
如:“数据结构”这门课,只要讲解其主要设计思想,掌握各种数据结构的运算方法即可。
否则,如果讲得太深,其内容连本科生也未必明白,更不用说高职生。
让他们去学习这么枯燥的理论,实在是件违背客观规律、吃力不讨好的事。
总之,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不能强求“千篇一律”的“权威性”,不能只强调本专业、本课程的严谨性与系统性。
在课程设置时应考虑社会社会需求、学生因素,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真正掌握一技之长。
毕业后才能真正的为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袁金华.课堂教学论[M].南京:江苏省教育出版社.1996.

浅谈交互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中学语文教学中导入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治理的关系
论供应链合作关系
浅析含意本体论的理论建构
创新教育管理论文
论人与河流的基本关系
论网络教育中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关系
矿山机电设备管理的问题及改善途径论文
煤炭日常管理机电设备论文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与维护模式探讨论文
机电工程安装造价结算审计问题分析论文
矿山机电安装的施工安全管理论文
翻车机电源模块集中控制技术的效果研讨论文
煤矿机电设备安装问题和解决方法论文
浅谈影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探讨艺术教育中的德育异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分析
肺结核患者家属产生负性心理的原因及心理干预
公路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