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致谢(第2页)
本文共计1757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众志成城,鹏勇于飞,腹有诗书气自华。
硕博生涯二又三载,几多欢喜几多愁,几分成绩几分忧;理想与迷茫同在,拼搏与彷徨共存。枯等了圈圈年轮,熬去了重重挚友。贤贵文彦,强心正志挺盼;松涛阳燕,一零五室缘未散;含鑫茹苦,微弱曦光始初现;高山流水,情深似海铭心田。
锦瑟年华,春花秋月曾共赏;曾几何时,夏风冬雪徒自怜。八载相恋,前世缘牵。知己关切似娟然细流,无声润心田;知己支持如晶然星月,默然伴身边。等枯了花容月貌,盼逝了弱冠年华,情深意切,心彻愧然。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以报此缘。
闭目平息,扪心抚胸,父祖规勉萦耳不绝,至亲忠告明镌于心。生命所予,身体所养,父似白杨彬然挺拔,母若水莲朴素灵秀。每念其背日面土劳作,长感激含辛茹苦供养;罹病疾而未侍榻前,疚存心底;遭困苦而未报养恩,愧随涕零。然诸亲未曾责罪,隐病苦慰吾心,含笑颜励吾志。拳拳之心,殷殷之情,堪比地远天高。定然九生不忘,永含蛇珠雀环之情。
学海无涯,漂泊无岸,家族之长子,门庭之弱柱。而兄弟姊妹心连灵通,会心会意,于危难之时承吾之任、挑吾之担,解父祖之忧、顶庭院之梁。日月光华,景星庆云,灿昭昭兮未央;
称心如意,娟然紫气,星熠熠兮生辉。
恩情深而笔墨短,友谊远而言语拙。唯藏爱于心,寄情于文,诚诚然尽致谢意,默默兮倾诵感怀。
路漫漫其修远兮,志赳赳而求索之;忘却身后泪苦花鲜,笑看两侧万水千山。俨骖騑于上路,恐前途之未卜。然亲友祝福常伴,师长鼎助相随,则心满慰藉,意暖情怀;乘骐骥驰骋千里路,驾长风踏破万里浪!
博士论文致谢(第2页)3
跟师学习三载,受教益颇多,但使我感受至深、倍受教诲的还是导师陶德麟先生求实、严谨的学风。
记得2“”7年入学读博不久,导师便把我们几个弟子召集起来座谈如何学习和研究哲学,其实这也是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在这次座谈会上,导师的一番话使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做学问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风)实事求是。研究哲学不能流于空泛。在哲学领域里,要分析清楚一个问题,把理论向前推进哪怕是一小步,都需要脚踏实地的精神和付出大量的艰辛劳动。许多大哲学家用了毕生的精力也只回答了几个哲学问题。大言空论则非常容易。故弄玄虚,故作高深,用一大堆抄来的或生造的语词来讲自己也没有弄清楚的问题,把症结蒙混过去,尽快地构成体系,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其实,导师提倡的这种求实、严谨的学风既是对我们的要求,也是他本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研究中一以贯之的学术风格。我在拜读导师的论着时就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五、六十年代他编写的哲学教材以及发表的论文已体现这种风格,而改革开放以后导师在大量的学术研究中则进一步发扬了这种学术精神、学术风格。
三年来,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以及自己对导师的论着的不懈研读,我深深地体会到,先生倡导的“以求实严谨的态度研究哲学”不仅仅是做学问、探索哲学必须具有的学术品质、学术风格,而且还是做学问、探索哲学的科学方法。同时,我还深刻的体会,导师己把自己带上了一条正确的学术之路,而自己应当永远循着这条正确的学术之路走下去。
事实上,导师倡导的这种学术精神和学术风格己经影响了哲学一代人,并将继续影响下去。
博士论文致谢(第2页)4
写这篇致谢稿的时候,已经清晨五点多,刚把论文稿件再校对修正了一次,这个时候最深的感觉是喜悦、也是疲惫,在哲学院学习期间,要兼顾学习与工作、家庭生活各方面,特别是近两年多来,苦於斋推神经受压迫,以及视力问题,几度思考放弃论文写作,但是在严老师鼓励乜促下,勉力完成论文,确实是非常辛苦的,却也是一段美好的记忆。
20xx年再到哲学院念博士课程,其实是年轻时对学习哲学兴趣的延伸,年轻时在家人反对下,未能在大学本科学习哲学,在毕业工作多年之後,又念了管理、经济与个人工作相关课程後,深感人生再一次的学习,务必要回归兴趣而非为了工作生活,这五年学习深深感触,哲学的学习真的浩瀚无涯,学习还应当是一辈子的事,最大的收获是自己思维模式再提升,感谢我的导师严正教授,严老师的严谨治学、渊博学识、品德原则、热心教诲,以及鼓励和督促,让我受益良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