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角度下当代语言恐慌探微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22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务实哲学精神的制约
中国哲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就其发展而言可以简单概括为“从务虚到务实”的演变。传统哲学中,老庄哲学有着一定务虚的性质。比如:老子讲究道法自然,讲究信言不美,无为而治。庄子认为无即是有,有即是无,他主张的人生是一场“晓梦迷蝴蝶”的逍遥游。他和惠子关于“子非鱼”和“子非我”的一系列争论都颇有深意,表现出对务虚的乐趣。传统哲学在儒家那里,其主要内容围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展开,变成了实用主义或功利主义哲学。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中,这种哲学都处于“独尊”的位置,久而久之,渗透到我们的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因此也必然影响到我们的语言。当一些来势汹汹的“舶来词”在现实生活中不再具有实用价值时,它们自然而然地就会被忘却、抛弃,而那些承载着我们悠久文化历史沉淀的词语、文字却会长久地保留并被使用。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我们汉字的“纯洁性”并不会因为一些浮云般的“舶来词”而遭到破坏。我们的词语、文字当然是优秀的文字,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的伟大载体。务实哲学精神的存在像无形的规则制约着“舶来词”的生命力,也确保着我国文字语言的独立性。
四、“无为而治”的永恒之途
《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万事万物发展有其自身不为人类所知之道理,人类穷尽精力也无非只是得其形而非其实。譬如语言,无论如何规范,它始终以其自己的方式生生息息。有以无立,无以有成。有无相辅相成,相反相成。“道,无之称也。”无,是道的一个名字,不是空空如也,不是一无所有,而是阴阳皆在其中。人类当顺着自然的规律,坦然面对。


合同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法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本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本
java开发参考文献
java最新参考文献
java的英文参考文献
java英文参考文献
最新Java开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java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java实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
java程序员年终总结(精选15篇)
实用艺术作品着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单独保护路径论文
中国戏剧服装的艺术审美特征效果研讨论文
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浅谈我国传统艺术线性特征研究论文
基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外贸转型升级研究论文
探讨现代纤维艺术与建筑空间的相关性的论文
动画角色造型中艺术形式的影响论文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下传统艺术设计的影响论文
艺术中专生启蒙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