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歌曲中的运用研究
本文共计279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浅谈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歌曲中的运用研究
戏曲与流行歌曲的融合应该是传统与现代文明交融的范例,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戏曲音乐元素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戏曲元素出现在流行歌曲之中。这股“中国风”愈演愈烈,更多的音乐创作者开始学习中国的传统戏曲文化,将戏曲融入到流行音乐中去,这种现代与古典的激情碰撞,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受到了广大听众的欢迎,让人们爱上了这种新音乐。
关键词:戏曲元素 流行歌曲
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歌曲中的运用,使得现有的流行文化内涵与古典文化内涵有机结合在一起,让音乐更加具有了民族性与审美性。
一、中国戏曲元素与流行歌曲相融合的原因
(一)中国戏曲从孕育、诞生之日起,一直强调其娱乐功能
到了现代时期,戏曲史无前例地担负起了“启蒙、改良、救亡”的时代重任,戏曲的社会功能跃居主要地位。现代戏曲要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就必须走出历史,走向现实,走入民众,于是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均成为了戏曲表现的对象,戏曲真正从皇室贵族、达官显要的深深庭院,走向了广阔民间,中国戏曲在现代时期终于走出了一条民族化、大众化之路。
就好像过去人们常常讽刺海派京剧为“野狐禅”“四不像”“不伦不类”“不中不西”……有一个比喻特别精辟:海派京剧就像一块臭豆腐,闻起来臭烘烘,品尝起来香喷喷。尽管有人不时地斥之为“臭”,但人们还是喜欢吃这口,并乐此不疲。这就是海派京剧,爱也悠悠,恨也悠悠。所以讽者在讽,演者在演,看者在看。
中国戏曲元素在中国歌曲中的表现如同海派京剧当时的兴起。海派京剧之所以成为传统戏曲近代化转型的典范,因为它走出了一条真正的戏曲艺术的通俗化、大众化之路。而戏曲的通俗化、大众化是近代以来,尤其是战争年代艺术家们一直大力倡导并千方百计地追求的最高准则。直至今天,在大众传媒日益发达的时代,中国传统戏曲被挤入一隅,越来越没市场,我们仍在高喊戏曲艺术的大众化、普及化。我们至今没有解决、实现的目标,早在上个世纪初,海派京剧却做到了,所以,探讨中国戏曲元素在中国音乐中的表现,京剧通俗化、大众化之路,可以为今天戏曲的困境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无论是戏曲音乐还是当代中国流行音乐都是为了更好地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艺术的本质就是以审美的眼光发现并展示生活中的真善美。漂浮在生活之上的艺术,尽管高雅脱俗、纯洁美好,但它始终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说艺术是一只飘飞在高空中的风筝,它的线则永远紧紧抓在生活的大手里。海派京剧与生活的关系,集中体现在它的一些贴近生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时事剧创作上,“描写征讨之苦,侵凌之暴,与家国覆亡之惨,人民流离之悲”。
现代科技的进步,使中国传统戏曲更加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魅力。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也是京剧对时代作出的回应,同时,也有力地说明了我国的传统戏曲在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的近代,不但没有失语,反而迎头而上,熔铸出另一番风采。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发生了两极碰撞,爆发出炽烈而又绚烂的火花,它不仅促进着新一代戏曲艺术的诞生,同时也表明了我国传统文化并不因为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而萎枯、颓败,相反在新的土壤中长出新的幼芽来,经受着时代的考验。所以我认为戏曲元素应用的现象就好似当时的海派京剧一样,可以使现代和古典更好地融合,更好地贴近人们的'生活。
二、中国戏曲元素与流行歌曲相融合的目的
(一)传承
戏曲与流行歌曲的融合应该是传统与现代文明交融的范例。经典和流行的融合不妨看作是给传统艺术带来新活力的方式。在时代趋同的浪潮中,人们似乎更怕失去自我,于是人们乐意去追寻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追寻中国先辈们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所留给我们的东西。从骤然掀起的唐装热可看到人们追寻本我和挽留民族传统的怀古情绪;从现代电影中的方言热可以看到在普通话普及的过程中各地区对地域色彩的挽留心态;同样,流行歌曲中所带有的戏曲味道也可看出中国人对自己传统的眷恋与非凡的民族自豪感。因此,古老的文化艺术完全可以以另一种形式的载体来得到传承,就如戏曲与流行歌曲融合的方式。在这种融合中出现了让人既诧异而又惊喜的时代特征:戏曲的说唱与配乐由民间艺人走向了当红明星,由传统的舞台表演走向了喧闹活跃的演唱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