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风险管理论文15篇[热门](第5页)

本文共计4734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一)协调组织风险管理决策

  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具有的独特组织地位,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分布于各个组织系统和各个基层单位的内部,对企业的业务接触全面,能够在企业企业风险管理以及改进等环节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其次,内部审计人员跟其他具体的业务职能人员相比,更能避免逆向利益驱动、环境影响、反道德行为等可能导致风险管理失效或不彻底等情况的发生,有助于其发表专业、客观的意见,协助设计和实施企业风险管理。再次,内部审计可以协助企业中的不同部门对各种风险进行不断完善,制定出合理化的处置方案,致力于优化企业的风险应对措施,日益完善风险防范管理方案,从根本上减少由于风险而造成的企业损失。但是,内部审计执行协调角色职能时,应避免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且不能因协调业务而损害其独立性。

  (二)提供咨询服务

  内部审计针对企业风险管理开展咨询业务的深入程度取决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成熟度。当企业尚未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时,内部审计应该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推动者,将企业风险管理的意识引入到企业文化当中,从而使每个岗位上的员工都形成风险意识。当企业逐步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时,内部审计人员应充分发挥自身具备的全局视野和专业技能,适时根据企业战略目标、经营策略的调整以及自身财务知识结构、所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不间断地改进和完善企业风险管控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使之能持续符合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为企业长期发展保驾护航。此外,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当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咨询服务工作的时候,必须要充分考虑自身的专业化胜任能力。具体来说,内部审计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有着相对较强的风险管理知识以及操作技能,而且应经过专业化培训教育,可以清楚了解风险识别情况、风险评估情况、风险监控情况等。

  (三)评价企业风险管理过程

  内部审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风险管理过程进行评价:一是评价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是否充分、适当和有效,对于其设计和运行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使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更具有合理性。二是在熟悉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业务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项具体评价其风险识别是否全面,风险等级划分是否合理。

  (四)跟踪风险控制活动

  从实际操作来说,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执行远比框架的设计重要,一个设计完美的管理框架可能因判断错误、执行人的胜任能力和内外部境变化等因素而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对风险所处环境及其他相关因素开展持续性监测和分析,动态关注企业风险监控体系是否健全及执行效果,也可以通过对内部审计揭示披露风险或问题的处理情况开展后续跟踪检查,检查所实行的控制措施是否及时有效或产生新的风险,并将检查结果及建议提供给企业管理层以便改进风险控制措施。

  四、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结合在企业的应用和实践

  根据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及《关于20xx年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中国铁路总公司及其所属铁路局已经在探索如何将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进行有益的结合,并针对高风险领域及管理层关注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专项审计和调查,提高了内审的效率和效果,也证明了与企业风险管理的整合是内部审计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例如,中国铁路总公司对铁路基建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就工程的立项、预算、招标、合同、实施、验工计价、验收、竣算、付款等各环节进行审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管理建议并协助整改,保证了工程项目优质高效快速的建成;南昌铁路局内部审计部门根据与企业风险管理战略目标匹配的业务重点,开展了全局非运输企业物资贸易经营风险防控管理情况、职工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管理情况等专项审计,为管理层的后续决策提供了依据,促进了企业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这些专项审计和调查对现阶段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无疑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但是铁路企业因其特殊的历史原因和体制问题,长期以来将安全风险管理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缺乏将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整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还处于风险管理的初级阶段,不够系统和规范。笔者尝试根据企业风险管理流程,设计了风险管理基础审计的一般程序,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