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数学毕业论文 > 正文

小学数学论文15篇(必备)

本文共计2909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7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小学数学论文15篇(必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论文15篇(必备)

小学数学论文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牵着学生走。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也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标志。那么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笔者认为如何引入数学新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重视数学新知识的引入教学,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必须认真深入思考的问题。那么,如何引入数学知识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从生活实例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一些大家熟悉的生活情景景引入课堂来,结合生活实例引入知识是数学知识教学的一个很好并且非常有效的途径。它可以让数学变得简单易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喜欢学习数学。举个例子来说一下:教学一年级“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可以利用课件呈现几组生活情景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一:几个小朋友一起用积木组装房子等,突出不同的积木。情景二:一些中学生在操场踢球,突出球。情境三:超市里的一堆堆的矿泉水。教师可以提出问题:1.刚才你在屏幕上看到了什么?2.你能给这些物体分分类吗?这些熟悉的生活情景不仅唤起了学生对生活的回忆,而且会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

  二、从动手操作引入

  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借助动作思维,获得非常明显的感知。如:教学一年级“5的分法”,可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5根小棒摆一摆,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摆法。讓几个学生说一说,通过实际操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5的分法有几种。再用这种方法教授其它数的分法即可。

  三、从已学知识引入

  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随着数学知识的不断学习,许多知识可以通过联系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直接引入。例如:“小数加减法”的教学。学生在一年级就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知道并掌握了进行整数的加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的原则,所以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可以从复习整数的加减法入手,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这样利用引入已学知识来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学生就会较好的理解这部分知识,从而轻而易举的掌握这部分知识,也就解决了新知识的难点。

  四、从设置问题引入

  设置问题可以让学生产生特别好奇的心理,具有很大的诱惑力,能激发学生探索、追求新知识的浓厚兴趣。从一开始上课,教师就合理巧妙地设置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新的数学知识的强烈探究欲望,从而把学生带入有趣的数学学习中。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老师先写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2+2+2+2”,问一个学生得数是多少,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8”。然后老师再出几个类似的加法问题,让几个学生说出结果。接着让学生来考考老师,几个同学说不同的算式,看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算出它们的结果。这时,教室里学生都动了起来,大家似乎都想难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说的算式都能快速准确地得出结果,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大家能快速准确地算出这类题的结果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这时候,掌握新知识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所以,巧妙的设置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

  五、从探究过程引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数学问题,把课本中的已有的结论转化成学生探究的素材,让静的知识点变成动的知识点,用新颖的思路来探究新的数学问题,用独特的方式来解决新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一边学一边用,而不是让学生接受了新知识已有的结论后通过单纯的复习去巩固掌握这些结论。如:教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可通过让学生自带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1.它们各部分名称?2.各有什么特点?通过探究学生自主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点。在这里,教师讲得不多,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仔细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逐步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各部分的特点。整个过程让学生主动地、创造地学习,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

阅读全文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