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管理论文精选(10篇)(第8页)
本文共计3185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7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只有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尊重和实现劳动者的权益,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员工由被动的执行转变为主动奉献,从而实现其它各生产要素作用发挥的最大化,实现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5。1 和谐劳动关系对构成国企竞争力的各个生产要素具有关键作用技术的应用与创新、资产规模的扩张、营销能力和经营优势的形成与发挥、组织结构的优化与创新都离不开人的支撑。这是因为企业的固定资产、资金和技术等,都是由人所掌握和控制的;企业组织是由人来设计,也是为人而设计的;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也是由人来实现和推动的。
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企业繁荣与增长的关键在于人,所有新观点、新产品、新工艺的根源在于人,在于有知识、有能力、有积极性进行创新和主动变革的人。人,作为一种有情绪有感觉的个体,不可能以纯理性的态度处理所有事情。此外,一些外界因素也会影响组织内部的人的行为。因此,在企业中劳动者与企业、劳动者与管理者、劳动者与劳动者之间出现冲突是很平常的事情。这些冲突不一定会带来破坏性的后果,但是,如果不对冲突进行正确的管理,使其消极作用降低到最小,就会使成员的努力偏离了企业目标,使组织资源的流向与预期要求相反,浪费了组织的资源,特别是资金和时间;冲突的过程还容易引起组织系统内耗不断,组织凝聚力降低,成员间互不信任,士气低落,妨碍了企业目标的实现。
5。2 和谐劳动关系使人力资本更好地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无论是在一个以产品为主导的企业中,还是在一个以提供服务为主导的企业中,对劳动生产率的衡量与持续提高是相对永恒的话题。从微观上讲,企业劳动生产率是衡量企业生产效率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十分简单,就是在一个组织中,每小时每个人平均能够生产多少件产品。劳动生产率指标是日常生产管理的重要参数和衡量生产结果的重要指标。要达到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必须要分析劳动生产需要的条件。
企业要实现劳动,必须将员工与生产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已经存在的员工并不等于现实的生产力,只有通过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员工与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结合才能进行生产。即使人力资本与生产资料结合,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劳动关系,没有好的用人机制,就不能挖掘员工的潜力,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再多的人才也没有用,也留不住。国有企业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改善劳动关系,从而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促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的结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实现和保持企业的人力资本优势。企业再通过人力资本这一支撑因素作用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其它支撑因素,促进企业适应能力的提高,促进企业营销能力和经营优势的形成与发挥,促进企业资产规模的稳步扩张与结构的优化,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不断优化与创新,进而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提高,由此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可见,和谐劳动关系是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各支撑因素的基点,也是联系各种因素的纽带和桥梁,没有和谐劳动关系的支撑和桥梁作用,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各支撑因素自身无法联为一体,各支撑因素之间的联动作用也将无法发挥,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具体来说,没有高素质的企业家,没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没有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企业不可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即使靠一时的资本投入或在短时期内取得的某种优势(如引进技术、采用先进技术设备等手段而形成的优势)而获得一定的发展,如果没有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作支撑,也只是短暂的、无法持久的。因此,和谐劳动关系的持续性是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6 结语
从上述意义来说,劳动关系和谐与否是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也是实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因此,如何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使其朝着良性状况发展,就成为国有企业能否实现稳定发展的关键。
劳动关系管理论文6
一、正确评估各类劳动风险,建立劳动风险应急预案机制
(一)转变观念,强化法律意识
深入研究国家有关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的新特点,建立起用工制度科学化、用工机制市场化、用工管理规范化的劳动用工体系,促进员工队伍结构的优化和劳动效率的稳步提高,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