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写作 > 正文

论文写作心得体会【实用】(第5页)

169 次下载 16 页 28058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一)课堂授课

  在第一节课上,傅可人老师为我们讲述了论文的基本结构,科技论文的一般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以及科技文献的检索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这让一直傻傻分不清“EI、SCI”的我豁然开朗,这些知识对于科研小白来说无疑是及时雨,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知道自己应该去哪儿找资料,往哪些方向去努力。

  在第二次课程中,李征老师主要详细讲解了学术论文写作方法,分步骤,逐个流程介绍,从如何在大量文献阅读中找到研究重点,到建模解题,到最后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李征老师从自己在数学研究的实例出发,详细讲解了每个步骤。虽然对于具体的数学问题听的云里雾里的,一知半解,但是对论文写作的.整个流程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因为在和自己导师前期沟通的过程中,导师并没有规定明确的研究方向,所以对于我来说,如何确定选题,研究方向是当前最为头痛的事情。李征教授告诉我们,要大量阅读领域内的论文,特别是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找出别人论文中未重点研究的、依旧困扰当前的问题,或许这就是你可以明确的方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点是,李征教授指出,论文研究算法要进行实验验证,而实验验证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说明你的算法多厉害,而是和前人的研究相比,以前的方法是有缺陷的,这就是你研究的价值所在。

  在后面的课程学习中,老师从杜克大学造假事件出发,引出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等内容讲解。继而详细介绍了各类学术规范,比如引用规范、论文查重等,避免大家因有意、无意间造成学术不端的严重后果。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老师在讲解各个学术造假事件中,当事人的心态变化:有的是打死不承认,有的是谎称实验数据丢失,有的则是因为基于出成果、见时效就把单次偶然数据当成必然结果,着急发表见报……可谓是丑态百出,这些人都丢掉了作为科研人员最基本的对事实的尊重、对求真务实精神的坚持,在名誉和利益面前迷失了自我。而这门课的学习,就是要警醒我们:不能为了虚无缥缈的成绩而违背自己的学术道德,不管怎样都不能迷失自我。

  (二)网络自学课程

  网络课程上自己学到的东西:本门课程的学习,除了4次课堂学习之外,还安排了网络课程自学阶段。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的内容《学术论文写作》和《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信息时代的要求与演进》。

  《学术论文》这门课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节介绍了学术论文的概述、学术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学术论文的体系结构等方面的概略性内容;第二章节分别介绍了人文社科类和理工医科类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第三章节介绍了英语学术论文的写作。鉴于计算机属于理工类,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对理工类论文写作进行重点学习,对于人文社科类和英语论文的写作上,进行概略性阅读,觉得自己还不具备进行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的能力,所以没有花大力气阅读这部分内容。这门课程自学的内容和前面两位老师介绍的内容是类似的,但是老师的讲解比较偏向于基于自身科研实践的方法提炼,是一些指导性、操作性较强的“硬货”;而网络课程的学习,更多的是偏向于告诉你,写论文的整个流程规范,让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去查找的论文“字典”。对于你怎样才能明确研究方向、怎样写出来的论文更加符合审稿人对论文的要求,并没有过多提及。所以,正如老师在课堂上所说“大学教育在大师不在大楼”,几位老师结合自身科研经验的讲解才是传道授业解惑。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信息时代的要求与演进》这门课则是分为学术道德基本内容、学术规范的基本要求、学术不断行为的界定、案例分析、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挑战与治理五个板块进行介绍。我重点学习的是学术规范的基本要求、和学术不断行为的界定连个版块的内容。在课程中,对重复提交、作业作假、考试违纪、考试作弊、抄袭、剽窃、篡改、伪造、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引用不规范等一系列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明确界定,告诉我们什么是不能做的。让我最为在意的是“引用不规范”这一条,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主观上没有学术造假的意愿,但是由于自身科研能力有限,自身学术上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创新点,而且对于规范化引用不够清楚,往往在不经意之中就引用了别人的观点、内容而不自知,还当作自己的成果沾沾自喜,最后落得个学术不端的下场。这就警醒我们,科学研究没有模棱两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从来没有含糊不清、蒙混过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