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的论文(共15篇)(第15页)
本文共计3338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2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尤其是对那些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后进生,班主任更需要给予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尊重。
班主任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明白人是有个性的,这种个性表现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倾向。
就性格特征而言,有的活拨好动,有的沉静稳重、还有的倔强固执、有的坚强、有的软弱。
性格特征方面的东西一般来说很难改变。
坚持师生平等和尊重学生个性,才能营造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最终形成这样一种良性循环:班主任在尊重、关爱的基础上赏识学生,学生增强了自信,得到发展;班主任对学生的赏识提高了热爱学生的自觉性,学生的发展增进了班主任对自身工作能力的信心;自信与发展后的学生对班主任更加尊敬、赞赏和热爱。
(三)因材施教,因生施赏
首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赏识方式。
例如,对缺点多的后进生,应一丝不苟地寻找其“闪光点”,加以赏识,创造促其转变的契机。
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
笔者曾经带过一名同学,经常旷课,多次参与打架,被学校留校察看处分,很多老师对他都有成见,家长对他也无可奈何。
但笔者从其他同学那里了解到他为人比较大方,曾帮助家庭困难的`同学,就在班上郑重地对他进行了表扬,个别谈话时也充分肯定他的乐于助人,表明老师相信他的本质并不坏,只要注意自律,一定能成为好学生。
这名同学的思想因此受到触动,表示要争取做个好学生,后来尽管也有反复,但迟到旷课等行为少了,实训的时候为更好掌握空调的相关技能,他自己花钱买了一台新空调拿到学校用于实训。
毕业后自己创业,凭技能在家乡销售和维修冰箱、空调、电脑等,之后还办起了养殖场,生意越做越红火。
又如,对默默无闻、各方面表现一般的中等生,也不应忽视对他们的赏识。
笔者曾带过一名中等生,性格内向,成绩平平,有一次笔者到宿舍检查时发现他床上放着一把吉他,后来了解到他喜欢唱歌、弹吉他,在文艺方面有一定特长,于是动员他在全校的文艺晚会上表演节目,后来又推荐他参加学校的乐队。
这名学生毕业后在广东的一家大企业工作,因有文艺特长,被安排到工会工作,负责管理企业的娱乐活动,工作得很舒心。
再如,品学兼优的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是班主任的左右手,建设一个优秀的班级集体往往离不开他们。
当这类学生有出色表现时应及时进行表扬,通过赏识教育树立与维护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并促使他们继续保持。
笔者班上有一名女生,在学校时大胆活跃,于是笔者让她担任团支书,组织管理能力得到锻炼。
这名女生毕业后在浙江一家饰品厂工作,一年多就成了厂里的主管,去年还帮助安排学妹到厂里工作。
其次,对个性不同的学生,赏识的力度也要有差别。
对胆小怕事的学生,给予最大程度的肯定与鼓励;对胆大、自负的学生,则要掌握好赏识的时机与火候,不要让赏识变成“捧杀”。
最后,赏识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赞扬、肯定的语言,爱抚、友善的动作,还可以是欣赏、赞许的目光,当然,也不排除适当的物质奖励。
(四)处理好赏识与批评的关系
赏识并不是溺爱,运用赏识教育,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对学生的错误熟视无睹、弃之不管。
对学生严于要求和宽容大度都是出于一个共同的教育目的.二者并不矛盾。
严而不苛刻、慈而不溺爱、宽而有限度,是班主任的工作原则及艺术。
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但批评跟赏识一样要讲方式方法。
当学生犯错误要批评时,最好在批评之前先用平实的语言,毫不吝啬地肯定赞美其优点,然后就事论事,优点适当夸张,缺点尽量缩小,切忌对学生讽刺挖苦、高声呵斥,更不可把话说绝。
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
曾有位学生课堂上看课外书,科任老师反映给笔者。
笔者找那学生个别谈心:“老师和你一样都爱看书,爱看书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它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修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