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习报告 > 正文

2024环境保护调查报告范文(第9页)

本文共计7512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5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公众在制止他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时,表现出积极态度的不多。如“发现别人浪费水”,只有5%的人会制止;“看到有人乱扔垃圾”,只有2.5%的人去制止;“看到某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污染环境”,只有6%的人愿意去举报。这说明公众受“事不关心,高高挂起”,“自扫门前雪”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不敢勇敢地站出来伸张正义,维护环境。

  3.公众自身受到环境侵害时,能够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的人不多。“当发生环境民事纠纷时”,84.5%的公众选择了到环保局投诉,10%的'公众选择忍气吞声,5.5%的公众选择“提起环境诉讼”。而在“环境诉讼”中,其中86%是环境民事诉讼,另外14%是环境行政诉讼。

  4.为了解环境影响评论制度中的公众参与程度,问卷中设计了几个问题。

  (1)你所在地区若建设了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施工前有没有举行论证会?

  (2)相关编制机关在报送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的环境规划审批前,有没有举行听证会?

  (3)建设单位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时,有没有征询你们的意见?关于第一个问题:89%的受调查者回答“没有”,8%的受调查者回答“不知道”,4%的受调查者没有作出回答。

  关于第二个问题:86%的受调查者回答“没有”,14%的受调查者回答“不清楚”。

  关于第三个问题:96%的受调查者回答“没有”,4%的回答“不知道”。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立法所承认,我国现行法律也规定“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2]这次调查发现,项目建设前不向大众公布,也不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不召开听证会,公众没有机会反映自己的意愿和要求。由次可见,在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没有落实,流于形式。

  5.民间环保团体参与环境保护的情况。绿色之友协会是南京市最大的环境保护民间组织,该组织主要的工作是为环境保护而进行各种宣传活动,偶尔协助江苏省环保厅搞些环境调查工作。绿色之友协会在20xx年8月份组织了一次“徒步秦淮河——保护母亲河”活动,我们调查小组参与了他们的部分工作。他们这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徒步考察,了解秦淮河的污染情况,向当地居民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同时向政府提出治理秦淮河污染的一些建议。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这次活动搞得比较成功,社会影响很大,金陵晚报进行了跟踪报道。这次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活动经费不足导致有些宣传活动没有很好地开展。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环境知识宣传教育

  环保意识是调节、引导和控制人们环境行为的内在原因。因此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对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推广环保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要增长公民的环境知识,提高环保意识,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加强环境知识宣传教育。环境宣传教育要帮助人们掌握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以及环境保护的技术知识等。

  环境宣传教育要通过各种形式来进行。将环境教育列入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学大纲中,作为正规教育的一部分。现在视频媒体高度发达,它传递给人们的信息,也更加立体、形象,是一个非常好的媒介。在电视的一些热点栏目播出的前后多播出一些有关环保的公益广告,让人们目之所及都会看到人类的环境问题,从而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或是监督他人的行为,使环保意识由教育强化成一种习惯,从而使环保参与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二)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当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或不行为对公共环境利益造成侵害时,法律容许无直接利害关系人为维护公共环境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制度。当公众的环境权益遭受损害,特别是因为国家怠于行使职权造成公共环境利益遭受损害或对于公共环境利益的保护不利时,倘若个人或其他社会组织无法提起诉讼,不仅不能体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而且也不符合权利意识日益高涨的公民权利要求。另外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有利于弥补国家环境行政管理的漏洞。环境问题具有复杂性,政府的公共事务也日趋繁多,这使得政府的环境管理不可能面面俱到,难免有遗漏之处。为了保证国家对环境的管理目标得以实现,借社会中介组织和个人的力量来补充国家力量的不足在现代社会就显得很必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还有助于监督环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高依法环境行政的水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