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管理学论文(优选15篇)(第3页)

本文共计4488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城市规划教育主要依托建筑学和土木工程类专业而发展,进入20 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有其他学科背景的院校开办城市规划专业,繁荣了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至21 世纪初,我国规划教育体系的构成按学科背景可以分为建筑学(65%)、工学(15%)、地理学(15%) 和林学(5%) 四类。

  进入21 世纪之后,鉴于新的发展形势,规划界对城市规划从技术文件向公共政策转型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于20xx年创办了城市规划与管理系,至今已成立近10 年。作为第一个在公共管理学基础上创建的城市规划专业,一直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办学思路,经过近10 年的发展,虽然社会知名度不断提升,但是业内依然存在质疑的声音。

  该系师生也时有定位不清、地位尴尬的困惑,特别是很少有毕业生进入当前规划实践的主要领域—各地的规划设计研究院或相应的规划编制机构就职。这一现象引发了笔者对今后规划教育发展方向的思考。结合自身的受教育和工作经历,笔者从国家城市规划体系的构成角度入手,借鉴地理学开展规划教育的成功经验,针对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和教学特点,讨论公共管理学院开展规划教育的办学思路,以期能够进一步厘清公共管理学基础的规划教育的定位,完善我国的规划教育体系;同时为其他兄弟院校,特别是计划在公共管理学院开办规划教育的以及在非公共管理学基础的规划教育中探索如何加强公共管理学教学内容的院系提供参考。

  1 经验借鉴:地理学开展规划教育的成功经验

  1.1 背景介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规划教育建立在建筑学的基础上,这与世界范围内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轨迹一致,也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城市规划自身的定位有关,从根本上反映了时代需要。以建筑学为基础的城市规划专业至今仍然是占据第一位的规划专业教育类型。

  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地理学很早就介入规划领域,但是直到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我国地理学界特别是人文地理学的专业院校才开始涉足规划教育,典型代表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等著名学府。随着国家对区域规划的重视,最早归属于地理学的实践领域—城镇体系规划,地位不断提升。日益增长的规划实践领域的需求,有力地促进了规划教育的发展。

  目前,地理学基础的城市规划专业已经成为我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中占据第二位的类型。

  1.2 地理学对城市规划理论的贡献

  按照一般理解,城市规划理论分为城市理论和规划理论,城市理论来自诸多社会科学对城市的研究;而规划理论又分为规划的理论(Theory OfPlanning) 和规划中的理论(Theory InPlanning)[3]( 图1)。其中,规划的理论是关于规划价值观和规划过程的纯规划理论,规划中的理论则主要用于指导专项规划,带有较多技术成分,主要是指关于怎么做规划的理论。按照这一分类方法,如今规划师耳熟能详的一些经典城市理论很多都来自地理学,如关于区域城市间关系的中心地理论,城市空间结构的同心圆、扇形、多中心理论,以及增长极理论等。地理学源源不断的理论成果,从社会、经济和空间等诸多方面支持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和城市问题的各种研究与实践。

  2 公共管理学基础上开展城市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分析对于城市规划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的认识,至今已经深入人心。根据同济大学赵民老师的总结,在现实背景下强调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其深刻意义在于:①有助于使各级政府正确理解和运用城市规划机制;②使城市规划从业人员时刻不忘规划所具有的价值准则,以及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③使城市规划学科发展及规划教育与时俱进。城市发展转型的时代要求是城市规划向公共政策转型的背景,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有赖于规划教育体系的支撑。

  在城市规划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得到普遍认可的发展背景下,以公共管理学为基础的城市规划专业在规划理论和规划实践领域都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为新的规划教育带来良好的发展前景。从分析国家城市规划体系的构成以及借鉴地理学进入规划界的.经验看,公共管理学基础的城市规划专业要想真正在规划界立足,必须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有所突破:理论上要发挥公共管理学科的理论优势,为城市规划向公共政策转型实践提供相应的规划理论支持;实践中要明确“规划管理与实施”是本专业专属的实践领域,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