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建筑学论文 > 正文

建筑工程论文(经典15篇)(第12页)

76 次下载 23 页 39134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4对课程体系重新整合

  根据学院“厚基础、高素质、精技能”的总要求,并考虑企业需求,以工作过程或职业活动为导向,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建立课程模块,整合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课程体系具体改革是搭建两个平台、构建两个方向。两个平台,一个是学院公共课平台,一个是系专业基础课平台。这两个课程平台中前者用于实现“厚基础”的要求,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后者用于保证专业群的资源共享。两个方向,一个是专业必修方向,用于保证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实现,一个是专业选修方向,该方向设置多个模块,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扩展和提升空间。课程体系实施时,专业课程与实训环节有机结合,把获得施工员、质检员、资料员、材料员证书应该掌握的知识内容融合到课程体系中;通过校企积极合作,完成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岗位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等实训环节,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2,3]。根据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要求,围绕“多证书”和企业需求,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增加证书课程及企业关注的课程,强化实训环节,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对课程体系尤其是实践性课程改革,满足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载体、顶岗实习等方面的要求,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围绕基本操作技能、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安排教学内容,完成了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建筑结构、主体工程施工、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等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制定工作,并编写相应的教材与完善课件制作等教学资源。同时,5门课程建成校级精品课程,编写1门校级精品教材。

  3.5阶段性的岗位技能培训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主要教学活动在校内综合实训室进行,企业派技术人员到校内实训基地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并通过相关项目初步训练学生的岗位技能,如砌筑、钢筋下料、架子工等;第二阶段是岗位技能训练,在真正的工地建造真正的建筑物,主要教学活动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学生学习、工作及生活均在工地,专业教师在工地上授课,使做、学、教合为一体,锻炼学生掌握施工技术的能力,如主体工程施工教学中施工项目的实施;第三阶段是顶岗实习,在第五学期的周六周日和第六学期,学生作为企业员工进行有薪顶岗实习,全面强化掌握施工技术,锻炼其施工管理能力。顶岗实习成绩由校企共同给定,实习过程共同管理,实习结束后,对实习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顶岗实训合格证书”。三个阶段的实训均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编制的实习实训大纲的相应要求进行。

  3.6加大教学质量监控力度

  探索并建立健全适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教学管理、质量保障及监控的制度和运作机制,重点是:(1)制定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和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和机制,明确校企双方的责、权、利;(2)建立有关校内实训与校外生产性实训的管理制度、文件和考核办法;(3)毕业顶岗实习考核不合格者,推迟其毕业时间;(4)校系两级督导监督教学质量;(5)同时,建立毕业生跟踪机制,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专业对口情况、工作单位、工资收入情况、职称晋升、企业满意度以及职业道德等进行全方位跟踪。(6)麦克思报告评价与反馈机制。每年学校都定期反馈麦克思报告对本校19个高职专业的毕业生状况调查并及时反馈到系、教研室,便于修正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提升办学成效。学生掌握各种岗位技能。同时可以初步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协调等能力。

  3.7社会服务及毕业生情况调查

  将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对外有偿服务,与建筑企业进行产、学、研联合,提供技术支持,扩大社会知名度,学院设有两个专门研究所负责推广建筑节能、绿色环保等各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教师成果不断显现、有实用新型专利16项,省级课题有6项通过鉴定验收。学校委托麦克思公司对近3届我校高职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调查采访并形成报告;报告显示在全院19个高职专业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在下列5个指标中均排前三位:薪酬、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对母校推荐度、专业对口情况、对学院开设课程满意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