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小学数学教育论文(第14页)
本文共计3679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突破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小学数学中存在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不易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再加上传统教学观念与手段的限制,教师很难将抽象化的知识转变为简单化、形象化,尤其是那些脱离实际生活的知识,这些成为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影响了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合理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有效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例如:在“相遇问题”的教学中,学生对单纯的语言表达会有所混淆。这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演示二人相向而行的场景,并用两种颜色对二人走过的轨迹进行标注,当两人相遇由两个点变成一个点时,学生会理解“相遇”的现象,从而加深其对相关知识的记忆,促使其更好地掌握相关数学知识。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构建数学模型,并合理“解剖”,为学生展现知识的本质,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来龙去脉”,深入感受数学模型,突破重点、难点的障碍。
(四)整合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眼界。资源共享,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之一。网络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而小学数学教师恰好可以将网络资源与教学有机地进行整合,用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拓展学生的眼界与视野,最终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作为我国的流通货币,学生对人民币几乎无所不知,所以单纯地讲解现用人民币会比较枯燥、单调,学生不易产生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网络搜索一些其他典型国家或地区的货币,甚至还可以是我国古代的铜钱或元宝,问一问学生是否知道、了解这些货币?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得到吸引,也会产生继续参与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一定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置身其中,身临其境般学习、探索数学知识,深入感受数学的魅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合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将图、文、声、像等多种内容与形式合理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与氛围,从而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形象、生动。例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教师就可首先通过大屏幕播放这样的动态画面——阳光懒洋洋地撒在南极冰川雪地的冰层之上,一群企鹅正在高坡上进行滑雪比赛,一只、两只、三只……n只顺坡滑了下来,那么坡上还有几只企鹅呢?这时,学生会兴奋地开始查数。此时,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如果有更多的企鹅,该如何计算呢?顺势引入本节课教学内容——用字母表示数。动画的形式比较受小学生的欢迎,在这样的情境的引导下,学生会身临其境般地积极参与,主动学习,从而感受数学的存在与魅力。
(六)将现代教育技术拓展于学生的生活领域。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网络资源的搜集,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网上搜集商品价格、人均收入等数据,并用WORD记录和展示,让学生认识小数的具体形式和含义,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现代教育技术会更广泛地应用于教育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最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参考文献:
[1]韦先吉.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xx,(10):54—55.
[2]马海山.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科学素养教学设计,20xx,(12):199.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11
在小学教育改革中,特别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不仅要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