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调查报告集锦(第37页)
本文共计9333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12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家长对待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应当耐心,宽容,加以合理的引导,结合他们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科学的青春教育,许多中学生仅仅看到异性使自己心动的一面,往往看不到这其中也埋藏着“美丽的陷阱”,因此,引导他们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自己的情感,也非常重要。我们还必须正视性本能冲动在青少年心理和行为上产生影响的事实,只要能清醒的认识早恋的实质,努力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学习和健康的社会活动上,青少年就完全有能力避免早恋。
第一,要让孩子从小养成遇事愿意向父母诉说的习惯。这可以让孩子觉得你能了解他们,能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用他们的观点和思路去分析面临的情境。做父母的一定要采取民主的教育方式,这样你就能知道他们真实的想法。而且这对于培养孩子开朗的个性和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家长要承认孩子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状态,给以必要的疏导。当你与孩子的关系比较融洽后,彼此间也会比较容易沟通,孩子也会向你讲述自己的想法。对青春期出现的变化,不妨“拆穿西洋镜”,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隐私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这将减少有意无意的避讳对正常教育的干扰。
第三,教会孩子识别他人,特别是识别异性的方法。人说初恋是美妙的,是少男少女的游戏。在孩子们眼里,初恋的对象在对方眼里是一个过于完美的人,其原因在于对异性的特殊感情蒙蔽了真实。因此教给孩子如何摆脱微妙情绪的影响去识别异性,并鼓励他们结交更多的异性,有助于辨识异性和把握自己。
第四,认识社会,认识婚姻。由于言情小说和影视的煽情,孩子们往往对真实的社会和婚姻欠缺了解,比如可以带着有早恋倾向的孩子去观察亲友的家庭,到办理离婚手续的民政事务处去了解现实的婚姻是怎么一回事,然后一起讨论,也许大部分孩子就从绮丽的梦幻里脱身而出了。
(二)对老师来说
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苗头防微杜渐有早恋现象的学生一般都会表现出一些与众不同之处:上课心不在焉,经常走神;无缘无故迟到、旷课;就餐、就寝时间与其他同学不同步;总好像做错了什么,眼神游移不定;收到的短信增多;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等等。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一旦发现有早恋的苗头,要予以高度重视,多找这些同学谈心,态度要亲切、诚恳,尊重学生的人格。谈话要有的放矢,切忌态度粗暴,方法简单。尤其不能大造声势、大张旗鼓。
当发现有早恋现象时,这对于中职生这个年龄阶段来说也是一个正常现象,不应该大惊小怪,动不动就请家长过来,千万不要把这些学生当作是班里的一个另类,用另外一种眼光来看待他们,把他们孤立起来。不要当众揭露,这样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而且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逆反心理就会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里,反而落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其实他们更需要关爱,更需要指导。老师发现了问题后,学生都希望能够与老师单独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之间纯洁的感情。班主任做工作时,男女生应该区别对待。一般来说女生的心理更复杂,更为敏感,需要细心引导。而男生则更需要老师能够象朋友一样打开心扉,以诚相待,以心相交。另外老师可利用讲座、咨询等形式,从心理方面多视角的对学生进青春期的教育,用科学知识帮助他们解读青春的疑惑。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对分散他们情感的单一取向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对学生说。
少男少女从进入青春期那一天起,就在内心深处诞生了一种迷迷蒙蒙的憧憬。也许那时会有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或许那时仅仅存在的是单纯的异性相吸,也许他会在生命的赞歌中留下一段令人向往的回忆,也许他留下的仅仅是一段悔恨。但不管怎样,我们只有以科学、理性的态度来对待这特殊的冲动,才能在花季的海洋中一帆风顺,给自己的少年时期划上一个美好的句号。为此,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清楚地认识到早恋的危害,用理智来战胜这不成熟的感情。早恋最直接的危害是严重干扰学习。由于整日整夜满脑子想着自己喜欢的那个异性,因此,会使你没心思去学习,也觉得学习没多大意思,上课注意力就难以集中。由于没有认真听讲,因此,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有人说:事业的引力,爱情的驱力,歧视与压迫的反作用力,是人生的三大动力。因此,早恋处理得好,可以产生“合动力”。有关统计材料表明,那些在中学时代就耳鬓厮磨、如胶似漆地恋着的,大都是学业荒废,爱情失败,甚至有的由“爱得深”变为“恨之切”。相反,那些把爱深深埋在心底一心向学的青少年,多数不仅事业有成,而且能够赢得爱神的青睐。因此,青少年要把眼光放得远一点,要用理智战胜自己的感情。毅力的真谛是战胜自己,你能战胜自己,便会摆脱早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