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系统毕业论文(第4页)
本文共计728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3当前所面临的环境条件智能机电物业管理本质上是对楼
宇智能化的一种拓展,将一个建筑单体的机电设备智能化管理扩展到更高的地域级别,实现更广泛的数据共享和更高效的资源利用,远程智能机电物业管理系统在概念上来并不难理解且无需过多的高新技术支撑。在全球范围来看,发达国家不乏这方面的类似举措,但因国情不同而各有侧重。欧美的主流设备厂商在设施管理方面的营业额常两倍于其在系统集成工程方面的营业额,即后续配套服务的商业潜力远高于设备销售和集成。由于美国建筑工程承包模式特点,同一建筑工程中多采用单一品牌智能设备,这使得其虽在楼宇智能化管理控制方面成熟度较高但对更大范围建筑群的整体机电设备集中管理案例不多。而在日本,阿自倍尔仅通过一个BOSS中心(创建于1984年)以及少量的服务站即可为关东地区2000多栋建筑共计1.6万余管控节点提供综合管理支持服务,其中半数以上完全通过依靠管理实现故障处置,仅4%的建筑单体采用24h人员常驻。其依托相关市场高达80%以上的占有率建立了与自有产品高度配套的商业模式。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主流智能设备厂商悉数在内,一个建筑单体内多个不同品牌的智能设备共存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使得即便是单体建筑的管理控制往往也需要使用多个不同的子系统平台,远程机电物业管理系统在兼容性和可管理性方面面临着关键性制约,但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厂商接口壁垒、管理水平、经济性(人员成本低、网络成本高)、社会整体需求不足等问题都在逐步松动和瓦解,相关实现方案和商业模式仍然值得研究和探索。
4智能机电物业管理系统的建立可行性
4.1硬件和网络方面
目前主流智能设备厂商并未开放所有的协议,与设施管理相关的协议也是被封闭的,但是基于485等通讯协议有基础实现不同厂商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若相关市场需求被激活,通过相应合作沟通进行RTU开发,具备实现设备状态数据的获取甚至控制数据写入的技术可行性。网络条件方面按当前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完全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接入方式满足各种类型的连接需要。
4.2管理软件方面
我国软件行业发达,有广泛的自主开发和合作方式供选择,从技术角度完全具备实现系统的可行性。真正问题是如何对于需要掌握和处理的数据进行正确规划以及在建立高效的配套管理流程,而这正是机电安装施工企业和物业管理企业各自的长处所在。
4.3客户需求方面
对于业主而言,远程机电物业管理系统在降低设备维护管理成本和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也具备通过多方数据积累和管理经验提供诸如设施运行历史情况、运作方案优化、设备改进更换等方面增值服务的可能性,有助于提升其管理形象和客户实际体验。
4.4社会效益方面
从社会效益角度来看,建立远程机电物业管理系统可缓解高负担智能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压力和降低负担智能设备管理成本,顺应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并符合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思路。
5系统的组成部分
5.1数据采集和管理标准
在建立远程机电物业管理系统的过程中,首先应基于设备调试和管理经验,对智能机电设备在维保管理过程中常见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规划,形成数据采集和处理方面的统一标准。
5.2健全管理制度
整理智能机电设备维保相关的管理工作并将其步骤流程化,确定配套的管理表式和相应的操作权限。
5.3核心设备的研发
研发可按标准协议连接不同子系统并获取数据的RTU,通过RTU实现智能设备与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
5.4信息管理系统
(1)用于承担数据汇总、处理、工单触发等功能的响应中心管理系统;(2)用于与RTU连接监控单体建筑不同智能设备状态并可通过网络实现与响应中心管理系统之间数据交互的客户端系统;(3)用于维保单位业务管理部门和业主等客户进行整体管理情况获取和展现的服务拓展系统(包括移动应用)。
5.5响应中心
为真正实现远程机电物业管理模式的潜在价值,需根据实际客户规模情况建立相应的响应中心,将骨干技术和管理人员集中配置于其中,配合分站、服务点、单体建筑保留的维保人员等,分级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