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计算机 > 正文

地理信息系统论文(精选5篇)(第9页)

本文共计1764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3 GIS数据的获取。发表论文。

  可获得数据的匮乏是GIS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GIS需要图形和文字数据来实现它的功能,没有数据就是没有应用,数据对于GIS是生死攸关的。对于规划部门来说,数据的获得主要靠:测绘部门建立的地形数据库和地下管线数据库,而其它数据很难获取如:土地部门、房管统计、市政公用设施和民政部门。主要原因有(1)信息的控制权不在规划部门,而在各相关单位。(2)建立数据库的成本和版权保护总是无法解决。(3)数据的标准化和统一性无法确立,无法做到数据通用和共享。对于规划部门来说,数据的现时性和现势性非常重要, 一旦数据过时,它们的用途很有限。遗憾的是缺乏专门的机构去测量、整理和监督,由不同部门更新数据的频率,也没有对数据的质量进行检查。

  综上所述,提高数据共享是一个艰巨的、复杂的技术。发表论文。为此,就必须改革体制,转换机制,完善法制作为数据共享的保障措施。

  3、4 规划技术水平和人才的培养。

  规划技术水平的发展远不比GIS的发展,规划者应该采用GIS并与新的规划技术结合,以便能更好地诊断出问题并评出最佳候选方案,尽管如此,很多规划管理部门依然体会不到GIS的优点。

  由于专业技术和资金的缺乏,培训问题比较严峻,对不同层次和机构的人员应有不同的要求,对于行政和业务领导,应以普级教育为主,对于规划业务人员,应学会空间数据的查询、叠加、分析和制图,而对于规划软件开发人员,不仅要求有开发系统的能力,而且还要求具有很强的规划知识。

  4 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方面的作用不容质疑,尽管目前还不完善,有许多缺点和限制,但毕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很多过去实用绘图软件(如Accto—CAD)的规划部门逐步开始用GIS软件代替绘图软件,它将变成规划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信息系统论文 篇5

  1设计依据

  (1)《地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2001年版、修订版);

  (2)《实用供热设计手册》;

  (3)《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应用技术规程》;

  (4)《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工程技术规程》;

  (5)《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6)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设计委托书。

  2地暖系统设计主要参数

  (1)地板表面的平均温度:

  ①人员经常停留的地面,宜采用24℃-26℃,温度上限值28℃。

  ②人员短期停留的地面,宜采用28℃-30℃,温度上限值32℃。

  ③无人员停留的地面,宜采用35℃-40℃,温度上限值42℃。

  (2)供回水温度:

  ①供水温度的上限值60℃、65℃、70℃、75℃等。从安全和使用寿命考虑,民用建筑的供水温度不应超过60℃。

  ②供回水温差宜小于或等于10℃。

  (3)热负荷:

  ①全面辐射采暖的热负荷,应按有关规范进行。对计算出的热负荷乘以0.9-0.95修正系数或将室内计算温度取值降低2℃均可。

  ②局部采暖的热负荷,应再乘以附加系数。

  (4)有效散热面:计算有效散热量时,必须重视室内设备、家具及地面覆盖物对有效散热面积的影响。

  (5)填充层:①厚度不宜小于50mm。②当面积超过30m2或长度超过6m时,填充层宜设置间距小于或等于6m,宽度大于或等于5mm的伸缩缝。面积较大时,间距可适当增大,但不宜超过10m。③加热管穿过伸缩缝时,宜设长度不大于100mm的柔性套管。

  (6)压力:工作压力不宜大于0.8MPa。如超过应采取措施。

  (7)流速:

  加速管内水的流速不应小于0.25m/s,不超过0.5m/s。同一集配装置的每个环路加热管长度应尽量接近,一般不超过100m,最长不能超过120m。每个环路的阻力不宜超过30Kpa。

  (8)绝热层:

  楼板结构层间应设绝热层,宜采用PS板,容量≥20kg/m3,厚度不宜小于25mm。

  3设计步骤

  (1)方案设计:

  ①根据建筑施工图及相关数据,计算建筑物热负荷。

  ②与建筑其他相关专业(水、电、装饰等)协调地暖系统设计有关间距。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