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论文(精选9篇)(第15页)
本文共计3032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2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3)加快创新步伐,推进事后审计向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的转变。在传统的审计观念中,一般是在事后开展相关工作,这种审计方式效率较低,对于已经出现的失误不能及时制止。而随着企业快速发展要求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了相关方面的研究,通过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能够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提前预测和防范。对于已经出现的失误则能及时进行补救,从而降低失误或风险对审计结果的影响,所以企业审计部门应加快创新步伐,逐步转变审计方式,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促进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3、结论
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要求企业能够树立信息化审计的观念,优化组织结构,加快创新步伐,不断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从而拓宽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审计效率与水平的提升。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论文 篇9
摘要:本文通过内部审计新定义和价值链理论明确了内部审计增值的功能,利用平衡计分卡和关键绩效指标,评价国内投融资平台企业内部审计增值功能,针对其内审的现状,探讨内部审计对国内投融资平台企业增值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内部审计;增值;投融资平台企业;价值链;平衡计分卡
一、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值的内涵
内部审计在增加企业价值方面具有自身优势和特点。作为企业运行的关键组成部分,内部审计能够从组织的全局角度,把监查、评价、咨询、建议结合在一起,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实现公司战略规划。
1.内部审计定义的历史变革。IIA在1999年首次提出内部审计的“增值观”:“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在2001年修订的《标准》中,又对“增加价值”一词做了如下解释:“内部审计师在收集资料、认识并评价风险的过程中,对经营与改良实际产生了深刻见解,这些见解可能会对机构带来诸多利益。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以咨询、建议、书面报告或通过其他产品的形式呈现出来,所有这些都传达给相应的经营管理人员。”从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演变可以看出,内部审计与组织管理的关系日益紧密,确认功能与咨询功能得到强化,服务范围从传统的内部控制发展到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领域,审计活动已由监督评价向确认和咨询转变,从“事后评价监督”发展到“全过程参与和咨询,着眼未来”。今天,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国内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经营风险,内部审计必然能够发挥作用,实现组织增值的目标。
2.内部审计增值性的理论基础-价值链理论。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价值链”理论,把企业为客户、股东、员工等不同利益体创造价值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总结为价值链。根据其理论,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支持性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采购等。在“波特价值链”中,基本活动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活动,直接参与企业经营过程;辅助活动、间接活动、质量保证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各环节提供辅助和保证作用,不直接参与企业向客户提供商品或劳务的过程,在企业价值的形成过程中起的是增值作用。按照在企业价值形成过程中所处地位来看,内部审计属于价值链的支持辅助活动。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部审计创造的直接价值,帮助企业预防和减少损失,通过对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活动的组织、控制,进行独立审查和评价,提出建议,从而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是内部审计创造的间接价值,它对管理者和其他职能部门产生潜在的威慑力,督促其维持良好的工作秩序和内控体系;与此同时,内部审计通过信息沟通、协调管理,将研究与开发、生产营销等基本活动纳入自己的评价范围,优化价值链为组织创造“潜在价值”。
二、投融资企业的内部审计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投融资平台内部审计的现状。国内投融资平台企业,普遍存在负债率较高、资金使用效益不够好、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制度执行力度较弱,缺乏有效监督等多重潜在风险,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内部审计可以在防范和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上发挥作用,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的甄别、评估、控制和防范,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促使并协助企业改进整个内部控制系统,以避免遭受严重损失。国内投融资平台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主要分为政治风险,涉及法律法规;经济风险,涉及利率、通货膨胀;信用风险,涉及违约、延期偿付;工程风险,涉及工期延误、质量风险;环境风险,涉及环保措施,五大风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的途径,把内部审计纳入组织的价值链中,使内部审计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