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电气自动化 > 正文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论文(通用11篇)(第10页)

本文共计1961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6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电气工程的.自动化应用

  2.1 仿真技术的使用

  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几年的发展时间里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做出了一些非常喜人的成绩。目前的发展情况是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已经很大程度地实现真态化。这种真态化的实现能有效提高对大数据的处理和其他方法措施的使用。电气的仿真技术能够对电力系统实现动态的监控以及仿真建模的实现。

  2.2 智能控制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需要对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技术进行不断创新和应用,在信息科学技术的影响下,智能的控制应用主要是对电气工程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使它们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这种技术的利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处理电网在管理方面的种种问题,这样在电网系统中如果出现问题,就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去解决,不断改进电力系统的控制性问题,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3 电气自动化的技术集成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提高和应用,主要是对电力系统中各种管理技术的集成应用,这样就能够很方便地形成比较科学化、合理化的集成管理模式。在以往的电力系统中,在电力的维护和电力的安全方面以及电力的分配方面的管理都是分开来进行的,在实现电气自动化的过程以后,很多的管理步骤和管理系统都集中在了一起,这样对于电力系统中各个部门之间的统一管理奠定了基础,在管理集中的基础上还有利于更多的先进技术的使用和提升,这也是电力系统技术升级和服务进步的集中体现。

  3、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应用方向研究

  3.1 配电网的自动化方向

  在电力系统的管理过程中,要想实现配电网的信息网络能够实行一体化的发展,就要对配电网的自动技术加以研究和利用。在配电网的运行过程中,要实现算法的结合就要使用相当的高级软件系统,主要的算法是利用递推的虚拟算法,这样算出的结果才能使自动化设备计算的准确性有明显提高。准确性的提高是电力系统正常的稳定可靠安全运行的保障。在电气的自动化的研究过程中,对配电网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3.2 采用国际标准

  我国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电子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厂家,每一个厂家生产的设备都不同,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这样不同类型的设备的存在就会对电力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造成很大的影响,阻碍信息的共享,还会制约相互之间的基本操作。我国不同的厂家之间由于生产的设备不同,所以它们之间的兼容性也不是特别好,这样的兼容性会给电力系统的管理造成不良的影响。在电气工程的自动化的应用中,要对自己将要运用的各个生产厂家进行规范化的审查,要使用有国际标准和统一规范的设备,注重设备的标准的严格性,能够在运用的过程中达到各个设备之间存在一定的兼容性。

  3.3 以太网技术的应用

  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会促使一定的复杂矛盾出现,在这样的状态下,要进行大量的电力运行数据的应用才能对数据的传输和处理进行加速。这样的数据需要进行集中的采集和处理。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必须要实现电网信息的基本特征,即有效性和真实性。以太网的利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电气自动化在数据的处理方面的基本要求,因此以太网的利用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电气自动化的使用。

  3.4 电力系统中各个环节之间的统一性

  在电力系统的正常的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环节非常多,要实现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就要实现这些环节的统一化。统一化主要体现在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维护的手段、电力的分配、部门的管理等之上,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团结和合作,才能促进电力系统的集中管理。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中实现电气的自动化是我国现代化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要求。为了能够给我国的生产和生活用电带来及时的顺利供应,要对电力系统的电气自动化进行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步实现智能化和多元化的发展,积极促进电力行业的稳定前进。

  参考文献

  [1] 刘寒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4,10(2).

  [2] 韩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2(1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