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财务管理论文[优秀15篇](第25页)

本文共计4515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财务管理专业特点,为微型课程组织提供了大的空间。微型课程开展的形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如专题讲座、短期培训、调研实习、课题策划等,其课程可以是必修课,也可以是选修的方式。

  常规课程和微型课程结合,要求在充分发挥常规课程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微型课程短、小、精、活的特点,确定明确的课程主题或单元。使微型课程成为:补充延伸型、问题解决型和引导创新型等课程,其内容“少而精”,并紧密结合常规课程的知识点,突出常规课程的核心知识。

  参考文献:

  [1]陈志勇.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xx,(01).

  [2]丁念金.课程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xx.

  [3]游隆信,陆建身.构建满足学生需要的选择性课堂――选择理论及其对课堂教学的指导[J].教学与管理,20xx,(12).

  [4]王化成等.高级财务管理学(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5]李学丽.杜威的活动课程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启示――三中心教育原则视角下[J].当代教育科学,20xx,(04).

  [6]刘大军.高校微型课程的开发[J].大学(学术版),20xx,(07).

财务管理论文15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概念

  该概念最初出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关于企业管理的基本思想,在1950年,亚洲日本就出现了精细化管理的概念与理论。精细化管理按照常规的标准化管理模式采用系统、深入的管理与经营理念,上述思维理念与模式也就是要求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不断科学化、标准化,同时优化企业生产流程。换言之在最小资源成本的前提下,不断降低企业目标的成本费用。现阶段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很多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是当前非常先进与成功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特征

  (一)财务职能的转变

  即财务职能由记账算账型转变为经营管理型;财务工作由先前的全部事后管理型转变为事件全过程、全方位、全频率的事前、事中控制及少量的事后总结型;财务管理工作从高层管理型转变为全体员工参与型。通过“三个转变”,可以提高广大员工的生产、管理、节约积极性,从先前的被动管理到现在的主动管理,并且可以增加对财务管理的重视比重,同时,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是事后管理向事前、事中管理的转变,可以真正对风险进行预测,并认真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从而规避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增加企业效益。

  (二)拓宽财务管理领域

  通过分析、细化及整合财务管理内容,对不断深化企业管理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企业内部的“大财务”战略即为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方针,是指通过拓宽财务管理领域,制定出以“计划-分析-决策-实施-控制-调整-优化”为准则的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流程,真正将财务管理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并且将企业中的各部门紧密团结、同心协力为企业创效益,提高员工整体凝聚力。

  (三)以增加企业效益为目标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体现于企业效益上,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不断地拓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横纵范围,深刻挖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潜在价值,并且追求财务管理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带来的高附加值,着重树立“大财务”观念,将精细化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细节,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

  三、企业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不断推行精细量化预算管理理念,实时建立大预算管理平台

  财务精细化管理,应将预算的精细化作为首位。针对预算设置编制、考核、控制、评价以及审计监督等岗位,并对企业中涉及的各类业务的预算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设置专岗专员,指导各项目预算的编制,细化项目预算指标,将各项目细化后的预算汇总得出具体的预算指标,并经过预算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审核后进行逐级下达。各单位根据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进行逐级分散下达,通过公司、部门、下属单位、科室、最终落实到个人这样一个层级过程,形成全公司专人专岗、专项专责的指标落实模式。从而保证单列指标的相关工作到位。在考核和控制环节中,建立了相应的监察和考核机制,从基本支出的'细化和项目编制、以及编制过程中本级财务批复预算的到位率均配有科学的标准以及公司以往月度计划作为依据,以此为依据制定各下属部门的耗费标准,在耗费标准内限额控制,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实行动态的预算管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根据预算考核指标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反馈,总结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时优化调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