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施工论文15篇[精品](第19页)
52 次下载 23 页 39622 字【 字体:大 中 小 】
(2)抓好基础施工环节是前提在开始施工时,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以及监管人员等所有涉及的单位和人员,必须进行有效沟通,必须密切相互配合,避免因沟通不当或配合不紧密,造成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影响施工进度。例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电气施工的人必须协同土建人员一起合作,避免因穿墙打孔造成墙面和墙体的破坏,严防防水层因操作过渡产生漏水。针对基础型配电柜、螺栓吊杆、吊卡和铁件等预埋件,施工前应做好规划,确保埋入工序的顺利开展,从而规避因设计不合理或规划不当影响建筑工程的美观和整体性能的发挥。
(3)严密把控主体施工阶段各工序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进入主体安装阶段后,所涉及人员必须提前做好规划,合理划分各工序施工的先后顺序,密切配合,协调好电气工程供配电装置、电力线缆和电气设备的衔接。按照施工图纸,谨慎执行。监管部门在这一阶段,要严密对照、监控施工人员的具体操作是否到位,认真监督各个环节是否落实到位,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不仅要严格监管施工的重点位置,其他位置也不容忽视,例如对建筑工程流水作业和混凝土浇筑作业等的监管,将严格监管、确保质量的理念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始终及各个环节。
(4)严防隐蔽环节管理工作的疏漏建筑电气系涉及任何一个哪怕再微小不过的细节,任何一个小细节的疏忽都可能影响电气工程整体性能的发挥。尤其是对大量的接地线、电缆保护管以及电缆等穿墙或隔墙安装的管线,因为其受客观条件隐蔽性的特点,对这方面的施工监管,应根据实际情况而采取非常手段加强监管,切实做到有效监管,控制施工质量。因为隐蔽部位的施工一旦出现问题,将很难返工。对于隐蔽部位控制要点大概包括:预埋件的规格、烈号、材料等参数是否满足实际需求,管线的排列是否合理,尽量规避弯绕,并且要明确弯度。此外,还要注意所有用到的母线及电缆的质量,且电缆和动力电缆两线进行敷设时必须分开,同时设置必要的电缆屏蔽装置,满足建筑电气工程的安装标准。
三、提高安全施工管理的途径。
基于当前我国建筑电气施工工程存在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专业人员管理,电气施工技术疲软,欠缺创新,等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做好电气施工过程的安全有效控制,笔者以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提高安全责任意识。
各行各业都追求安全,尤其是建筑电气施工工程。建筑电气施工工程不仅涉及到高空作业,一些情况下还可能需要与高压电打交道。所以,强调建筑电气施工过程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在开展施工作业的具体实践中,必须注重并加强对作业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等所有涉及到的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首先,必须制定并不断完善安全施工标准及安全措施,制定安全施工责任书,层层签订,将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具体到每一位相关人员。其次,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建立项目安全管理部门,配备安全员,负责整个施工过程所有的安全监管工作,包括制定各项安全规程以及规范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渲染现场安全文化气氛,编写安全培训教案,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切实提高全员安全意识,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有效。
再次,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将国内外的一些先进技术或人才引进来,强化对现场施工及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现代先进技术手段越来越多样化,企业在开展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大胆地多考察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案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好的成功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客观实际,进行有效融合并运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事关重大,“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施工理念必须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始终,切实提高各施工人员和监管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安全工作需要全方位考虑,全面抓落实,才能真正为提高建筑电气工程各施工环节的控制质量提供保障,推动建筑电气工程各项工作在“安全阀”之下进行。
2、编写制定操作规程。
施工作业,假如没有操作规程作为依据,仅凭施工作业人员个人的经验行事,势必难以保障施工质量。所以,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并编写成册,是一层重要保障和根据。不管是作为施工方还是监管方,都应该重视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有效应用。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项系统的工作,都必须有章可循,才可能确保实际操作过程不偏离初始方向,才可能将事情做得圆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