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开题报告 > 正文

本科开题报告(精选26篇)(第31页)

100 次下载 32 页 55359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论文框架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论文写作:第一部分分析我国古代法律中所判例的演变过程和存在原因;第二部分分析我国古代法律中判例法的地位与作用;第三部分总结我国古代法律判例法特征的表现;第四部分阐述古代法律的判例法传统对我国当代法制建设的现实意义。

  三、主要研究方式

  本文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研究,首先从制度层面着手,介绍我国古代法律中的判例,而后理性分析其存在原因,并深入阐述其地位与作用,在前文基础上,归纳我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的特征,最后,结合现实,阐述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历史分析法。研究例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发展历程,总结其演变的规律,总结出判例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比较分析法。将中国古代法律中所存在的例与律进行比较,将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例与普通法系中的例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更清晰展示中国古代法律中判例法的特征。

  论文提纲(含论文选题、论文主体框架)

  浅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

  一、中国古代法律中的判例

  (一)中国古代法律中判例的发展历程

  从奴隶社会的法制入手,并从封建社会各朝代中撷取代表性法律形式,梳理出古代法律中判例法的演变情况,为后文的研究奠定基础。

  (二)判例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长期存在的原因

  从立法技术、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等角度入手,分析判例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长期存在的原因。

  二、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的地位与作用

  (一)例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主要从例与制定法的关系入手,分析判例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的变化情况。

  (二)例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作用

  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个案分析例在中国古代法律运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三、中国古代法律判例法特征的表现

  (一)以例破律

  从中国古代以例破律现象入手分析判例的法律效力。

  (二)判例集汇编

  从《折狱龟鉴》、《棠阴比事》、《名公书判清明集》等判例集汇编入手,分析统治者对判例效力的认识。

  四、古代法律的判例法对我国当代法制建设的启示

  (一)“混合法”的法律发展趋势

  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在当代中国引入判例法的历史基础和可能性。

  (二)正确处理判例与成文法的关系

  结合中国古代以例破律的弊端,分析如何正确处理判例与成文法的关系。

  五、结语

  

  论文主要参阅文献

  [1] 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2]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3]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xx

  [4] 何勤华:《秦汉时期的判例法研究及其特点》[J].法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20xx.11.24

  [5] 汪世荣:《中国古代的判例研究:一个学术史的考察》[J].中国法学,20xx,(1):82-89

  [6] 汪世荣:《陕甘宁边区刑事调解判例判词点评》[J].中国审判,2,(4):76-77

  [7] 武树臣:《“混合法”--成文法与判例法相结合》[J].政治与法律,1996,(5.):1

  [8] 汤唯:《试论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道路》[J].新疆社会科学,1994,(6):63-68

  [9] 姚D:《清代刑案律例发展的内因浅析》[J].历史档案,2,(2):25-31

  [10] 李玉年:《元代法律体系之构建--元代法律组成解析》[J].安徽史学,2,(3):39-43

  [11] 王贵东:《我国古代判例法的特征及其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6):123-124

  [12] 谢天:《论中国古代法中的例》[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xx,(4):98-100

  [13] 赵玉环:《中国古代判例制度及其特征》[J].政法论丛,20xx,(5):86-88

  [14] 吴雪元:《谈我国实施判例制度的条件》[J].法学,1991,(12):2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