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开题报告(精选26篇)(第10页)
100 次下载 32 页 55359 字【 字体:大 中 小 】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首先,呈现卢梭思想、性情的渊源,也即,通过解读《忏悔录》来梳理《爱弥儿》中所表达的思想的最初源头;
2、其次,《忏悔录》里所展示的时代乃是以科学与艺术为典型表征的时代。通过解读卢梭的第一篇论文[3]展示出与《爱弥儿》中的教育相对立的卢梭时代的教化,指明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所导致的最大恶果:不平等;
3、再者,追溯不平等的来源,即,通过解读卢梭的第二篇论文[4],一方面铺展开人类生活的历史变迁,解释不平等产生的根源;另一方面,不仅呈现出《爱弥儿》奉行的自然教育的根本依据,而且在厘清人类由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之转变时,亦显白地言说出文明——教化社会的诞生;
4、接着,《论不平等》里显现出的仅是自然教育的部分依据,另一部分依据根植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所以,在表面上,能够清晰地觉察出《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里的教育思想的矛盾。通过对诸多矛盾的深层消解,指明卢梭思想的根本统一之处:《爱弥儿》;
5、紧接着,通过道路的追溯,在此就达到了本论文的一个终点:《爱弥儿》在卢梭思想中的大成位置。不过,对于这一教化——改善方案,卢梭本人已有清醒的认识:它在文明社会中可能的凄凉遭遇。这认识真切地反映在《爱弥儿》的结尾和《一个孤独的漫步者的梦》里;
6、最后,需要解读的是,《爱弥儿》的现代地位折射出的乃是现代性的朝向和精神。卢梭呈现在这条道路上的思想,虽然是以对现代性的清醒批判起始的,但是,无论是在误解还是正解的情况下,卢梭都急剧地推进了现代社会的进程,根本原因在于,在“现代性”乃是对人之存在的前无古人的关注之意义上,卢梭本质上就是一个现代性思想家。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6-9
Abstract 9-12
序言:卢梭何以能够显现? 13-16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16-32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背景 16-17
第二节 研究综述 17-28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 28-30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创新 30-32
第二章 爱弥儿之师:卢梭是谁? 32-50
第一节 家庭之化育 32-38
第二节 日内瓦与卢梭的共和理想 38-41
第三节 失败的教师与父亲 41-44
第四节 作为申辩的《忏悔录》:另一部教育文本 44-50
第三章 科学时代中的“人”:《爱弥儿》立身时代的教化 50-69
第一节 《论科学与艺术》的由来 50-53
第二节 知识进步与风俗改良的隐喻 53-56
第三节 从形而上学与宗教脱离而出的人之尊严 56-59
第四节 科学之本质 59-62
第五节 科学的六种败坏 62-69
第四章 自然教育的起源:《爱弥儿》的“自然状态” 69-103
第一节 《论不平等》的由来 70-73
第二节 自然法 73-76
第三节 卢梭的人类学研究 76-80
第四节 自然状态与自然教育 80-97
第五节 文明教化的诞生 97-103
第五章 通向自由之路:《爱弥儿》的公民教育 103-119
第一节 《社会契约论》的地位 103-106
第二节 教育的两种来源:自然与社会 106-109
第三节 社会中的野蛮人:自然人与公民 109-112
第四节 自由与公意:道德、法律及宗教 112-119
第六章 现代性方案:作为拯救之道的《爱弥儿》 119-137
第一节 法国大革命里的卢梭 119-123
第二节 谁是爱弥儿? 123-126
第三节 卢梭思想体系的终点:《爱弥儿》 126-128
第四节 拯救之道:人性本善对人性本恶的制衡 128-132
第五节 《爱弥儿》的结局:《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 132-137
第七章 结语:卢梭·教育·现代性 137-147
第一节 《爱弥儿》的现代道路 137-140
第二节 失落的教育:《爱弥儿》的湮没 140-142
第三节 卢梭:一个转折的现代性 142-147
参考文献 147-15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152-153
致谢 153

中学语文教学中导入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治理的关系
论供应链合作关系
浅析含意本体论的理论建构
创新教育管理论文
论人与河流的基本关系
论网络教育中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关系
矿山机电设备管理的问题及改善途径论文
煤炭日常管理机电设备论文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与维护模式探讨论文
机电工程安装造价结算审计问题分析论文
矿山机电安装的施工安全管理论文
翻车机电源模块集中控制技术的效果研讨论文
煤矿机电设备安装问题和解决方法论文
浅谈影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探讨艺术教育中的德育异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分析
肺结核患者家属产生负性心理的原因及心理干预
公路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研究
企业税务筹划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避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