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专业实习报告集锦(第24页)
169 次下载 42 页 72594 字【 字体:大 中 小 】
闸址是根据水工模型试验来选定,参照苏联专家的建议将闸顶工作桥高度降低,使梁底与胸墙顶衔接,增加闸顶超高。水闸总净宽90米,分设9孔,每孔净宽为10米,孔高4米,孔顶高程5.8米,全闸总宽为106米,总长为127米。当闸外水位为9.88米时闸门关闭,闸内水位3米,最大闸外内水位差为6.88米。闸门孔设钢制弧形闸门,孔顶以上至闸顶为钢筋混凝土胸墙,高5.08米,各孔胸墙外缘墩面上设有挡水横梁为消除门外两侧水流产生立轴漩流之用。胸墙顶设有工作桥(桥宽4米),桥上安装9台人力、电动两用卷扬机,作闸门启闭用。工作桥内侧设人行桥(桥宽2.3米),各孔闸墩宽2米,墩长16米,为重力式分离结构,两岸闸台与北江大堤连接。闸前铺盖长36米、厚0.3米混凝土保护层,底下为防渗粘土层(粘土层前端厚0.5米,后端2.5米,左右埋深在翼墙下与闸台后粘土心墙相连接。闸底板长17米(渗径总长73米),渗流从闸后反滤体溢出,闸后消力塘总长26.5米(前段10.5米),塘深为0.74米,中部包括反滤板,宽3.2米,板上设有消力墩,三排墩顶高1.8米,塘下游连接浆砌石海漫10米及干砌石20米,上、下游两边翼墙均为浆砌石扭曲面,各与引水堤或导流堤相连接,其中,右前导流堤长70米,堤前连接岸墙,闸后左岸引堤长100米,右岸长200米,均用干砌石护坡防冲。
5.2 北江大堤加固达标工程的重头戏——西南水闸重建工程
西南水闸始建于 1957年,是北江大堤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XX年 6月召开的西南水闸安全鉴定会,鉴定结论认为:西南水闸存在严重安全问题,无法按原设计正常运用,需报废重建。水闸重建工程于XX年 2月25日正式动工。
水闸为分洪闸,同时兼顾引水灌溉与改善水环境功能。闸底板设计高程为一0.5m(旧闸底板高程为1.80m),水闸共设3孔,每孔单宽20m,液压平板钢闸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基础,砼防渗墙截渗。
「 1」 「 2」 「 3」
西南水闸重建工程由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二工程承建,广东科源工程公司监理。工程总投资约为5400万元,XX年5月完成,竣工后的西南水闸不仅担负着分泄北江洪水的重任,而且还将常年引水入闸,改善西南涌的水环境。
我们所参观的现代化设备和管理的西南水闸,正式重建后的西南水闸,所以按设计提出的管理运行技术要求,现在均已经进一步完善。
6.佛山市三水水文站
6.1三水水文
佛山市三水区境内河涌交错,西江、北江、绥江在此汇流, 三水资源丰富,拥有水域面积24.85万亩,主要江河每年流经境内的水量2891.9亿立方米。
西江流经青歧、金本、西南街道、白坭镇边境,北江从北至南纵贯大塘、芦苞、西南等镇(街道),并经思贤滘与西江相通。另流经区境内,长度在14.6公里以上的河涌有西南涌、芦苞涌、漫水河、青岐涌、樵北涌、九曲河、左岸涌、大棉涌、刘寨引水涌、乐平涌等10条。XX年有三水(河口)、马口2个水文站,大塘海仔口、大埗塘水闸、刘寨水闸、芦苞水闸、黄塘水闸、西南水闸6个水位站。
6.2三水水文站实习
6月24日,我们最后参观的是一个全国重点水文站――三水水文站。这个水文站看起来简简单单,站上的员工只有屈指可数的9人,但是实际上它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是1899年由海关设立的广东省最早的水文观测点。站长给我们做了精辟的讲解:水文站的取址是很有讲究的,它所观测的水主要由西,北江的水组成,同时受潮汐的影响。接着介绍了我们的母亲河—珠江流域的概况及三水水文站的历史沿革,并针对目前三水水文站近几年先进仪器设备在一些项目的使用情况做了介绍。站长还带我们到该站在江上的一个光侧点参观,让我们了解了水文仪器的设置和观测方法,对水文信息的采集有了初步的认识。值得一提的是,在站址旁边,我们看到了一栋古老的标志西式建筑,据说那可以算是清朝时期的三水水文站呢… …
四、实习总结
本次认识实习,使我们对于水工建筑物的构造及作用、水力枢纽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方式等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为我们今后进行相关专业课程的继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对水力学、水文学、水工建筑物、水利施工和前期准备工作做了巩固,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工程概念,丰富生产知识,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和亲身感受,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