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审计论文[经典](第3页)

42 次下载 25 页 46894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六、总体变异性对审计证据数量的影响

  总体变异性是指总体的某一特征(如金额)在各项目之间的差异程度。控制测试中,注册会计师在确定样本规模时一般不考虑总体变异性。在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确定样本规模时要考虑特征的变异性。总体的变异性越低,通常样本规模越小;具有高度变异性的总体,样本规模越大。也就是说,在细节测试中,总体的变异性与审计证据数量成同向变动关系:总体各项目之间差异越显著,样本规模就越大;反之,越小。

  除以上因素外,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所收集证据的数量还会受到诸如经验、审计环境和审计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注册会计师需要多方面考虑,在收集到充分的审计证据为依据的基础上,评价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恰当地发表审计意见,从而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审计论文2

  1课题结题后未及时结算,结余资金使用不规范

  目前普遍存在的情况是,严格按照规定使用结余资金的情况比较少,结余资金要么直接用于奖励或变相奖励项目成员,要么用于发放单位工资福利等。

  2科研经费审计面临的困难

  2.1科研经费的范围大增加专项审计造成难度目前科研经费存在投入结构不合理的情况,经费投入的来源和名目多,资金较为分散,这些都给科研经费的监督检查带来了困难。由于资金项目多,政府机关对科研经费的全面检查存在困难,造成了大额资金项目单位配套多、资金混杂在一块不容易审计,小额资金过于分散、资金量小不值得审计的尴尬局面。

  2.2科研经费的年度长造成不易于与其他审计相结合由于一个科研项目从立项到结题往往跨越多个会计年度,不易与其他审计项目的结合。年度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审计一般只涉及一个年度,而要同时开展科研经费审计,就必然要向之前年度延伸,这必然会分散正常审计的人员和时间,造成本末倒置;经济责任审计虽然年度跨度较大,但要审计一个在这期间结题并且主要支出也在期间的项目,也是较为困难的。

  2.3科研经费管理的法规制度缺乏造成审计定性困难目前对于科研经费使用的规章制度还较为缺乏,国家科技部出台过很多对某一专项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用办法,或是出台其机关内部的科研经费使用办法,但缺乏全国性的科研经费管理使用办法。全国各省也很少出台针对本省的科研经费使用办法。目前在对科研经费审计的定性法规仅限《会计法》、《预算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几部通用的法律法规,并没用针对性较强的规章制度,从而造成审计定性困难。

  3开展科研经费审计的几点建议

  3.1尽快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度是一种规范,是一种保障。要尽快完善能涵盖所有科研经费使用的专门性规章制度,避免现在仅有各个单位内部制度约束科研经费使用的'现场,使科研经费使用者有章可循,监督检查者有法可依。

  3.2结合审计力量,开展一定范围内的专项审计要全面查清科研经费审计存在的问题,监督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就必须进行一定覆盖面的审计。但是,由于审计的时间和人员限制,如果对全部的科研经费进行审计,往往时间和精力都不够,结果对资金审不透、查不深。在现有的审计力量情况下,应采取逐步审计的方式,即某一年只对某一类资金进行审计,每次审计都要体现审计的作用。

  3.3利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手段,提高审计的效率信息化已经融入到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也较为普遍地融入了信息化手段。如果对科研经费的监督和检查还仅仅局限于手工方式,则大大限制了对科研经费的审计效率。在科研经费审计中用充分开展信息化审计,利用联网等方式,实时监督科研经费的审计情况,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时效性。

  3.4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科研经费的监督作用在外部监督力量有限的情况下,项目单位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做好科研经费使用的内部把关。内部审计监督有三大优势,一是内审部门不同于项目实施者和财务部门,不但能从财务上把关,还能从宏观政策上把关;二是内部部门熟悉单位管理流程和业务情况,能提高审计监督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三是内审部门监督时间自由,方式灵活,体现了全程跟踪审计的理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