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实习生实习报告(第23页)
150 次下载 27 页 47089 字【 字体:大 中 小 】
实习的第一天,我们驱车去了哈尔滨机电厂昆明股份有限公司。 在厂里工人的领导和介绍下,老师的讲解里,我明白了,该公司始建于1951年,国家一级企业,原名哈尔滨电机厂,1994年10月改组为股份制企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生产大、中型发电设备、大中型交直流电机及配套控制设备的重点骨干企业。哈电的产品遍布全国各地,生产的水轮发电机约占国产水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的1/2,汽轮发电机约占国产汽轮发电机总装机容量的1/3。哈电拥有自主研发、设计、制造能力。哈电的主导产品有:水轮机、水轮发电机、汽轮发电机、电站主机配套的控制设备和大中型交直流电机共6大类。 改革开放以来,哈电人抓住种种机遇,积极探索与国外企业合作的途径和方式方法,从最初的来料加工、来图制造,到联合设计,共同投标,合作生产,与国外大企业大公司平起平坐,直至今天独立在国际市场承揽大型项目,走出了一条由量变到质变的外向型经济的成功之路。至今,哈电已与德国西门子公司、美国西屋公司、日本日立公司、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瑞士abb公司和挪威ge公司等12个国家3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产品行销加拿大、美国、巴基斯坦、日本、伊朗等16个国家,为国外26座电站装备了107台机组。截止20xx年底,累计创汇24857万美元。 1997年8月,哈电同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瑞士abb公司、挪威ken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共同承揽了世界上最大的8台三峡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为哈电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这是我第一次进入工厂内部,很兴奋,了解到了许多的专业知识以外的东西,参观了工厂里的机械和工作环境,对自己未来的路开始有了新的认识。而接下来的更是受益匪浅,我们去到了中国第一家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
石龙坝水电站是中国的首座水力发电站。抗日战争期间,日军曾于1939至1941年先后4次轰炸石龙坝水电站,仍未能破坏供电,电站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鉴于石龙坝的历史意义和价值,1993年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成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石龙坝发电厂现有四个车间。在电站人员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二车间和四车间,第一次看到了水力发电机等,虽然历史久远,可是里面的勃勃生气还是一样不见当年。无论是百岁发电机组,还是防空洞、炸弹坑,都能反映出石龙坝水电站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价值与意义。1920__年修建的水电站办公楼如今已成文物陈列室。里面,各种文字与实物向游客讲述着水电站一路走来的故事。 石龙坝水电站占地面积213亩的电站静卧在一片葱翠的树林后,穿过一条条巷道,随处可见近代风格的建筑。电厂最里端的一车间是厂里最老的机房之一,青色砖墙,拱形窗,下午的阳光透过窗户射进来,让人仿佛进入了另一个时空。尽管已有百岁年龄,那台泛着青铜色光芒的德国机器仍能发电,它就是最早引进的第一座240kw的水轮发电机组。过去的百年里,它曾因厂里引进了发电功率更高的机器而赋闲,抗战时期又重新发电;上世纪50年代,这台机组还曾被拆装到开远效力,后来又被送到过绿水河、石屏、通海等地支援;直至1987年,石龙坝水电厂花钱购回这台机组。而建厂时与它一起引进的另一台“兄弟”机组,至今仍在富源效力。
一颗侵华的日军轰炸石龙坝水电站的炸弹壳摆在展柜里。对于水电站的明天,发展旅游可能是将来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早在水电站开建70周年时,相关部门就投入3000多万元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食堂、假山但是,这些举措并未让旅游形成气候,不少现实问题仍摆在电站面前。
从水电站回来,我就无比地期待着下一次出发的到来,这一路我的思绪在飞,我想象着石龙坝水电站的种种经历,涌动着一切它的悲喜遭遇,在回程的车上,我多么不舍,我想这一行,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书本里的东西,更多的是骨子里被挑起的爱国情怀。
我再次踏上行程的时候,是我们大家一起徒步去关上水库,相比前两次,这次浮动在身边的更多的是团体间的友谊。
我们大概是早上9点钟出发的,因为离学校不是很远,所以就决定步行,在走了大概两个小时之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水库因为干旱的原因,所以水位下降了很多。老师说也出乎了他的意料。水库很小,但是当同学们在步行了两个小时后终于到了目的地,每个人的脸上还是浮现出了微笑。我们没有在那里逗留很长,老是带着我们绕了水库半周,顺便给我们介绍了水库的各个历史和存在的价值。因为在水库边行走,每个人的鞋上都沾上了很多泥土,但是同学们没有抱怨,因为他们和我一样,有很多很多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