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字的实践报告(第32页)
本文共计15979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3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第二天,我又走上街道,由于温度太高吧,街上的人并不是很多,我好想发现单改问卷根本不管用,于是,这一上午又白费了。我灰溜溜地跑回家,吃饭的时候,爸爸问我搞得怎么样了。我把状况告诉了他。他告诉我说,现在这么热,街上人本身就不多。就算是逛街的人,她也不会愿意在街上填你这个。他们要不是赶着回家吹空调,要不就是赶着往下一个店子去,谁愿意在街上停下给你填这个。我恍然大悟。要是我在街上我也不会愿意去填写这个。于是我想,要是我,在哪儿会有时间填呢?吃完饭,爸爸去上班了。我突然想起来,车站不正是个好地方吗?人们会坐在那儿等车,应该会有时间帮我填一些问卷。加上车站旁边有个农贸市场。说不定我还能给一些商家和路人,那样成功率应该会大点。而且早上也没有那么晒。
于是,调查的第三天早上,我来到了车站。果然,坐在那儿的叔叔阿姨们都比较愿意帮我填。因为那时候为了避免浪费路人时间,我把问卷改成了及其简单的选择的形式,完成仅需几分钟,极大地减小了对他人造成的不便,也极大地避免了被拒绝填写的尴尬。最后也还较好的完成了调查。
五、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共搜集填写86份问卷。根据对各个问题的数据统计得知,车站附近和农贸市场的人群以已婚的中青年人为主,收入水平处于中等,能有效反应出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因而数据可靠,有利于分析。从问卷的统计可以初步了解到,大多数人对现阶段食品物价的看法,他们的观点大都集中在一下几点:
(1)食品物价不断上涨,对人民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冲击,而与此同时,薪资水平并未得到较高提升,从而形成了收支不平衡的矛盾现状,增大了人民生活压力。
(2)由于食品是生活必需品,食品价格的上涨对中低等收入人群的日常生活冲击较大,大多数人采取了节俭开支,减少非生活必需品开支的举措。
(3)大多数人对现阶段食品价格居高不下的现状不满,希望国家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让物价回归正常水平。
六、调查结果分析
自从20xx年我国CPI指数不断刷新纪录,物价上涨幅度较大,、居民的消费指数也不断增涨,但截至20xx年12月CPI指数回落,全年的平均物价水平得到有效控制。时至20xx年,我国经济运行处于敏感时期,出现了国家政府既要抑制物价上涨又要防止经济下滑衰退的矛盾现象。
1、通过查阅资料,综合分析,我从中得知了食品物价上涨对人民群众的不利影响:
(1)食品物价上涨直接导致了人民的生活成本增大。大米,蔬菜,水果等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的提高,迫使人民的日常开支增大,而薪资水平并未随之得到较高提升,收支不平衡的局面对中低收入人群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冲击。
(2)食品物价的上涨使人民的生活水平降低。商品可分为生活必需品和非生活必需品,而食品显然是生活必需品,食品价格的上涨必然导致人们对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能力下降,过多的`收入用在伙食费上,极大地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3)食品物价的上涨抑制了居民消费。与(2)条影响一样,过多地将收入用在食品上,必然削弱了消费者对其他商品的消费能力,从而抑制了居民消费。在一个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大环境下,居民消费被抑制必然影响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2、纵观以上不利影响,那么只有探究食品物价上涨的原因才能得出解决方案,这也是本次调查的核心问题,那就是,为什么食品物价居高不下呢?通过查阅资料我总结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我国人多地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耕地被用于商业开发,城市的不断扩张,被污染土地的贫瘠导致了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的产量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供需矛盾造就了食品物价的不断上涨。
(2)食品供需不平衡造就了食品价格的上涨。自然灾害,人为污染等因素造就农产品供不应求,从而产生物价上涨的局面。
(3)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力有限,不能有效抑制食品物价的上涨,从而造就了食品物价的反弹。因而需要国家政府出台更加强硬的政策充分调控物价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