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论文(第12页)
本文共计4870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工程项目管理论文(第12页)8
一、引言
笔者所在单位是一家大型国企,重视档案工作是该单位的一贯传统。1978年12月,在成立之初,该大型国企就设立了专门的档案资料工作机构。1986年6月,该大型国企形成了布局全面、分层合理的档案管理网络。经过三十年的实践发展,该大型国企在档案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全面成熟的模式,尤其是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一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这家大型国企实行工程项目技术资料和档案一体化管理,使得形成的档案可溯、可控和可靠。工程项目前期文件的管理是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基础,做好工程项目前期文件管理工作,是保障工程项目顺利开展的前提。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中前期文件的管理一直是行业内的一个难点。由于前期文件形成时间跨度大、保存较分散、管理滞后等原因,其管理质量和效率一直难以保证。近期,该大型国企在前期文件的管理实践探索中,有了新的突破,提出了全新的“按盒归档”的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前期文件的管理质量和效率。
二、工程项目前期文件研究综述
本文的工程项目前期文件不仅指项目开工前在立项、审批、招投标、勘察、设计以及工程准备过程中形成的文件,还包括项目竣工验收文件。工程项目前期文件主要包括12大类:立项报批文件,建设用地、征地、拆迁文件,工程建设许可备案文件、开工审批文件,合同及招投标文件,勘察、测绘、设计基础文件,设计文件,建设工程竣工备案文件,专项竣工验收文件,生产技术准备及试生产文件,结算、决算文件,总结、后评估报告、竣工验收会议等文件和房地产权证。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前期文件”为主题进行检索,共检出51篇文章,剔除内容重复和弱相关文章,得到17篇文章。这些文章主要内容涉及前期文件的四个方面:形成、定义及内容、管理和控制。
一是,从前期文件的形成来看,具有形成不确定性、[1,2]文件来源分散性、[3,4]时间跨度大[5]和双重性[6]等特点。双重性是指前期文件具有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双重属性。前期文件的形成特点是导致其管理困难的主要原因。
二是,从前期文件的定义及内容来看,前期文件的定义目前主要参照《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A/T28-20xx)中的定义,即指项目开工以前在立项、审批、招投标、勘察、设计以及工程准备过程中形成的文件。姚兰和高宇华界定前期文件的主要内容包括立项报批文件,建设用地、征地、拆迁文件,工程建设许可、备案文件、开工审批文件,合同及招投标文件,勘察、测绘、设计文件,以及财务审计文件等。[7,8]
三是,从前期文件的管理来看,任红提出,前期文件的管理存在重项目建设、轻文件管理,文件管理漏洞多,文件收集与项目建设不同步等问题,[9]包括按“件”管理和按“卷”管理两种方式。徐继铭也提出,应将项目前期文件、项目管理文件和项目竣工验收文件等材料,以“件”为整理单位,其好处在于简化了整理环节、提高了归档质量;保持了档案原貌、延长了档案寿命;弥补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归档遗漏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档案利用更加安全方便等。[10]这种管理模式是基于前期文件的双重属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成套性是科技档案区别于文书档案的主要属性,如若对前期文件实行按件管理,不利于保持工程项目档案的完整性和成套性。
四是,从前期文件的控制来看,丛巧克指出,前期文件控制存在档案意识不高、文件控制不足等问题。[11]王金荣认为,应通过建立文档管理制度、建设信息管理平台、文档部门积极参与项目各阶段建设等方式来加强控制。[12]加强对前期文件的控制能力是解决其管理问题的关键。
综上可知,当前对工程项目前期文件的研究侧重于基础性问题研究,比如形成特点、定义及内容、管理等,缺少解决问题方法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本文提出按“盒”管理的解决对策,弥补了前人研究的不足,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工程項目前期文件的规范化管理。
三、大型国企工程项目前期文件现有管理模式分析
在按盒管理模式提出之前,该大型国企工程项目前期文件采用按“卷”管理的方式,其工程项目前期文件主要由投资管理部负责归档,投资管理部将其形成的项目文件分为经济类和技术类,分别由内设的两个部门负责整理归档。档案室设专门负责人对接投资管理部,定期接收投资管理部形成的项目文件,再按照项目对应的区块进行分发,由相应的档案整编人员按要求立卷归档。在立卷管理时期,形成的项目文件以纸质文件为主。这种管理模式理论上能够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保持卷内文件的有机联系,便于档案的保管利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逐渐暴露出以下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