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审计经典论文15篇(推荐)(第22页)
本文共计4496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第三步,实施符合性测试。符合性测试的重点是通过检查控制信息的载体,如凭证、报告、合同等,测定内部控制各组成部分是否按规定的控制步骤、方法运行,是否由规定职务的人执行(健全性、有效性测试),以及是如何一贯执行的(遵循性测试)等内容。对初评中内控无效或效果很好的,可不考虑符合性测试。对下列可进行符合性测试:大量发生的业务或控制点;业务不大量发生但金额很大;控制程序复杂的。通过符合性测试,再评内部控制健全性有效性等,揭示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四步,根据单位基本情况、内部控制体系状况、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后的结果,分析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可能导致的管理疏漏,进一步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并撰写内部控制审计调查报告。
总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自身的需求,也是企业面对市场风险与挑战的需要。内部审计部门更应该发挥好作用,认真总结和探索新方法、新思路,促使企业以合理成本促进有效控制,从而从根本上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研究,20xx,(2)。
[2]@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究,20xx,(5)。
内部控制审计经典论文13
摘要:近年来,高效支出管理控制中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如采购、报账,而支出管理是高校加强经济管理最重要的部分,不仅可以加大内部的管理力度,还可以使校内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故为提升高校支出管理的控制成效,本文从高校内部审计角度进行探究,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支出管理;控制成效;探究对策
在《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内部审计以风险为主要基础,以提高实质价值、促进组织运营为主要目的,在管理过程中为支出提供具有客观性、准确性、预见性的认识,因此,内部审计属于一项客观、独立的评估活动。而高校内部审计便是通过各项审计活动的开展将其内部水平提高,为学校增值,实现目标。可以说,高校内部审计与高校的内部控制是具有一致的,可以促高校内部控制的建设及完善。支出管理控制属于内部控制的一种,本文就如何从高校内部审计角度对提高支持管理的控制成效进行探究展开论述。
一、高校内部审计促进支出管理控制建设的重要性及成效探究
高校主要有项目、日常两种关于经济方面的支出,如活动中的劳务费、印刷费以及日常中的办公费、会议费。当然,不同的费用支出其风险点也有所不同,风险管理的方法、评价、控制均不一致。完善支出管理制度,明确其开支范围、标准;严格设置等级岗位,明确审批权限;加强支出管理,确保内容真实合规;等等,均属于高校支出管理的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因此,在高校管理过程中通常会有支出控制审计专项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等支出事项,若能够健全支出管理控制的制度、贯彻落实审计的执行以及在开展过程中及时发现控制的具体情况、查看关键风险点,提出改进措施对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防范,便可将支出管理控制的成效提高。
《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中的要求明确指出,各高校均应推进学校内部控制的建设及完善工作,依据高校业务的性质进行详细的分类,以内部审计提高支出控制建设的成效,加强支出管理的控制,维护高校经济利益。高校财务依照支出业务类型的关键风险点对其相应的制度进行完善,便可实现支出合规目标;但此种情况属于高校内部控制的理想状态,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因多种因素很难将制度、支出信息等均合规,部分支出项目便无法持续推进,严重影响到活动的效率,进而制约学校的管理。从此处可以发现,若高校内部审计未能将质量与效率一同兼顾,便无法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而支出制度的过于冗余、流程图未能依据支出经费性质进行刻画、负责人未能明确支出审核的重点、财务人员工作量增加、效率低下等均会严重影响到高校支出管理的控制成效。因此,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不仅应以制度为基础,对支出活动的合规性进行审查;还应兼顾效率,审查控制中讲究适当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