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班级管理论文常用[15篇](第4页)

34 次下载 20 页 35425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1.2 心理协理员有利于高校心理自助和互助机制的形成[1]

  当今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而高校咨询专职教师人数非常有限,建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心理自助组织,形成一种运行良好的心理自助和互助机制,构建全程全方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监护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心理协理员,在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后,通过开展朋辈咨询活动,可以提高广大学生心理卫生的意识和能力,鼓励或者介绍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到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提高人际沟通、情感交流的能力,学会关心别人、接纳别人,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当自己碰到心理问题时,也可以自己帮助自己,从而达到助人者自助的效果,形成有效的心理互助和自助机制,因此,班级建立心理协理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1.3 心理协理员有利于和谐班级的建设

  心理协理员在日常工作中可以有很多方式,如在学校心理老师的统一培训与指导下,在班级内部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使广大同学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掌握心理保健方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开展个别辅导,为心理有困惑又不愿意向老师倾诉的同学创设一个平等、友好的平台;通过组织心理健康活动,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心理健康教育的真谛,促进班级同学之间的理解与交流,为和谐班级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2]

  2 高校心理协理员选拔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心理协理员选拔机制不健全

  心理协理员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由于心理协理员缺乏健全的选拔机制,有些班级在选拔心理协理员时过于轻率,没有考虑心理协理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从而出现部分心理协理员平日工作不认真,对同学缺乏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观察能力较差,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问题,不能与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及时沟通等现象[3],阻碍了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2 心理协理员培养机制不健全

  心理协理员,需要具备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接受基本心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当前高校心理协理员培训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心理协理员职责不明确,自我认知、自我概念、自我价值方面缺乏认识,不能及时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技巧,在工作中往往会走入各种误区,甚至会出现各种失误,最终导致悲剧发生,因此,建立心理协理员培养机制,对心理协理员进行系统培训和管理,使协理员明确工作职责,掌握工作技巧,提高工作能力,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3 对心理协理员选拔培养的建议

  3.1 学校方面

  学校应高度重视心理协理员的作用,制定完整详细的心理协理员培训计划,加强对心理协理员的培养教育工作,提高心理协理员自身心理素质,增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保证心理协理员能够在宽松的环境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3.1.1 加强大学生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为心理协理员工作创造良好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在于普及与宣传教育,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地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减少大学生心理问题;开展有益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二课堂活动,支持大学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社团,通过举办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大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提高广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心理协理员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减少其开展工作的阻力,发挥其最广泛的基层作用。

  3.1.2 制定心理协理员培训计划,对心理协理员进行系统培训,增加其专业知识,提高其专业技能。

  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心理协理员工作的主要制约因素,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学校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才能获得,因此学校应该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建立严格的心理协理员培训机制,通过观看电影、开展讲座等方式提高心理协理员知识水平,任命专业教师定期对心理协理员就如何开展工作的问题进行解释和指导,不断提高心理协理员工作技能,使心理协理员能够有效地开展朋辈心理互助活动,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控制心理问题的发展,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证。[4]

  3.2 心理协理员方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