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报告范文(精选32篇)(第21页)
本文共计8481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8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第三阶段;XX年9月20日到XX年1月研究阶段。
结合开题报告,制定子任务,确定各子任务研究方法,制定计划,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明确任务及目标。本课题的研究要突出导入的理论基础及设计实践活动,需要有一定的理念支持,所以,加强学习,积极提炼对本课题的研究十分重要。根据实际情况,本次研究阶段分为三个时期,现具体安排如下:
前期(XX年9月20日——XX年11月)主要任务是对中学物理课堂导入的理论及实践进行调查。
(1)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网上交流等形式,分析中学物理课堂导入的教育学理论基础及现状,对课题背景深入了解,收集相关信息;
(2)对课堂导入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分析出高效、科学的导入环节应具备哪些特点。分析现有实践活动有哪些特点及不足。对课堂导入模式进行分类。对恰当的课型进行初步的课堂导入设计,并在博客中分享,对各方案进行分析,进一步完善。
中期(XX年11月——XX年1月)主要任务是对中学物理课堂导入的设计思想进行实践,分析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对实效性进行研究。
(1)收集相关实例,对导入设计思路进行总结,归纳,评价。
(2)对实践效果进行调查,进一步改进方案,对课堂导入模式进行进步归纳,形成不同课型的一般导入模式进行研究,并以文本形式总结。
后期(XX年1月——XX年5月1日)主要进行课题研究的总结、反思、资料整理,为结题进行准备。
第四阶段:XX年5月1日到XX年5月30日结题阶段
按要求整理档案,完成后期工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随笔、叙事、设计、课件、教具等等,这里的预期主要是对附件的成果表述)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开题报告、调查报告、优秀论文、典型课堂导入设计和结题报告等。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篇13
一、问题的提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因此,如何激发孩子读书的热情,成了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话题。”
据调查,包括教科书在内,中国人平均每年读书只有5本,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新课程实施的这几年,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老师所认识和接受。然而我们也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个好成绩,我们老师已经习惯了教语文就仅仅教语文教材,一学期下来就让学生学了二三十篇课文,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将这些课文嚼得烂、嚼得透。这样一来,学生的所得肯定十分有限,也难怪乎语文教学一直被一些专家指责为“少、费、差、慢”。
2.学生课外阅读缺少指导。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我们老师更多的只是布置,而缺乏具体的指导。“孩子们,读书可以丰富知识,在课外多读书吧!”为师者仅仅停留于这样的说教式的宣传、鼓动,而没有系统、科学、理性的思考(每个年段,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究竟适合读哪些好书,教师缺乏引领;读书后的信息反馈是否及时,否则会导致很多学生的应付),又没有尝试有效、多元、丰富的阅读推广办法,那么真正能养成自觉阅读习惯的儿童是不多的。
3.课堂内外阅读脱节。课堂教学与孩子们课外阅读经常是两张皮,没有做到有效的衔接,学生课内所习得的阅读方法,未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运用。而且课内所阅读的课文也是零散的,缺乏整合。
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阅读力就是学习力。但目前的现状是我们普遍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内涵不够清晰,突出表现在阅读教学中目标不明,阅读内容远离儿童生活,阅读方法不够系统,儿童阅读能力普遍不高。在教育部组织的质量检测中,儿童失分最多的就是阅读这一部分内容。总之,儿童阅读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个部门、某个家庭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全社会的一件大事,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