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的论文(第17页)
本文共计4656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6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不协调
战略管理是企业为实现未来某个时间段内的目标而做出的考虑企业整体发展的一种谋略 [4]。许多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体系建立时仅仅停留在单一岗位职责水平上,没有与企业战略形成对接。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地与战略目标相协调,才能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在制定绩效管理评价指标时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的长远战略规划。由于市场是瞬息万变的,企业的战略目标也会因市场而作出相应调整,为使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协调,绩效管理体系必须是动态的管理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作出调整。目前仍有很多企业在这一方面存在不足,他们依然沿用一成不变的绩效管理方式,导致不仅没有推动企业咱略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本身的绩效管理目标也取不到良好的效果[2]。
(三)员工参与绩效管理的程度过低,员工无认同感
企业的绩效管理过程需要所有企业成员的参与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员工在该过程中既无来自管理者的沟通也无主动参与的意愿,则大部分员工就会选择被动的接受绩效管理,消极地甚至是带着抵触情绪地参与到企业绩效管理过程中,这就导致整个绩效管理的员工参与程度低的问题产生[3]。绩效管理的主体对象是员工,如果大部分员工都没全身心的参与到绩效管理中来,则设计的再好的绩效管理体系也只是摆设而已,对企业的长足发展毫无意义可言。
(四)建立的绩效管理体系缺乏科学性和整体性
总体来说,我国企业现行的绩效管理不具有整体性和科学性。在整个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人的主观意识始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它的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大部分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由于主要偏于定性考核所以缺乏科学性。另一方面,绩效管理是一个在时空上的不断积累的过程,很多企业不注重日常的绩效考核积累,则在进行全年绩效考核时就会因缺乏整体性而草草收场,基本达不到预期目标。
3 形成原因
我国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上述问题呢?深入分析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这些问题都是由以下因素引起的。
(一) 外部环境因素
西方的企业管理以及绩效管理思想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以后,已经相当完善了,并且已经能和现有政治、经济等体制很好地契合起来。我国大部分企业现行的绩效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借鉴了西方成功的绩效管理方法。由于绩效管理的实施要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所以在引入并运用这一先进理念后必定会出现由于不同的外部因素带来的问题。虽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先进的管理理念也随之被引入国内企业来辅助绩效管理的实施,但这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绩效管理本土化的问题。总的说来,我国大部分企业现行的绩效管理都还是基于传统的认知进行建立的,未能真正与外部环境完美契合。
(二) 企业内部自身因素
导致企业绩效管理出现问题的内部因素有很多,但主要因素是绩效管理的实施主体和受体即管理者和员工、企业的价值观念。
(1) 管理者和员工
从管理着方面看,许多企业管理者由于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总是本着一种尽量少得罪人的心理从而对员工的评定总是模糊含糊的,这极不利于绩效管理有效施行。从员工方面看,许多员工对本企业现行的绩效管理不满意,觉得绩效管理只是企业管理者用于束缚他们一种方式,根本无法实现自我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看不到自己在企业内部的提升和发展空间,所以会出现与绩效管理目标背道而驰的消极怠工现象。
(2) 企业的价值观念
企业的价值观念是企业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被企业上下所认同的一种文化 [4]。在一个企业中,每一个员工的行为都会受到企业价值观念的影响。通过企业价值观念的聚合作用把整个企业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使企业成员在这一过程中融入企业群体。为使绩效管理能够在企业中获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形成以绩效管理为导向的企业价值观念,培养一种具有绩效管理特征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成员从思想上明白管理者的管理意图。
(三) 绩效管理自身的缺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