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建筑学论文 > 正文

建筑材料论文集锦(15篇)(第20页)

本文共计3876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2控制加荷速度

  在常温条件下,如果采用较快的加荷速度对材料力学性能进行测试,试件变形会滞后,加荷时测定的试件强度值会比材料本身强度高。在对钢筋屈服点进行测试时,加荷速度较快,屈服点数值也会相应增加;在对砖石、水泥以及混凝土等试件的.抗压性、抗折性进行测试时,测试结果同样会受到加荷速度影响。因此,检测人员操作试验机时,必须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和规定要求,保证加载均匀、连续,当试验开始出现迅速变形、接近破坏的情况时,需要立即停止试验机油门调整,直至获得试件最大荷载值。在钢筋拉伸试验过程中,当钢筋出现颈缩现象时,应当逐渐减小油门,同时对试验机响声、振动等进行有效控制,确保颈缩现象得以慢慢发展,直到试件断裂。

  2.3控制环境温湿度

  建筑材料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受环境温湿度影响,在对其进行测试时,必须严格按照环境条件要求。例如,测试环境温度应当控制在18~20℃。在试件成型过程中,环境相对湿度不可低于50%;在进行试体拆模之前,养护温度同样需要控制在18~20℃,环境相对湿度不可低于90%;水中养护温度需要保持在19~21℃。部分材料对环境敏感度较高,如沥青防水卷材等,在做拉伸试验时,环境温度需要保持在21~25℃。

  2.4试验误差分析

  试验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试验方法进行误差分析。在对钢筋进行拉伸试验时,部分试验人员仅仅在试件产生颈缩现象时就停止,未拉伸至断裂状况,这是一种错误的试验操作行为,这种行为导致的结果错误不属于试验误差。在钢筋没有拉断情况下,测定伸长率低于钢筋拉断后伸长率,违背标准规定的要求。因此,为尽可能降低误差出现频率,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开展试验工作。

  2.5数据处理

  受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等影响,同组试件的数据结果有时会出现较大离散。为提升数据准确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取舍部分材料试验数据。例如:在对水泥进行强度试验时,如果3个强度值中有一个数值高于或低于平均值10%,即可将该数据剔除,选择剩下2个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检测数据结果。在对混凝土、砂浆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检测时,必须依据特定取舍方式计算平均值,不可将数据简单相加。

  3常见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试验方法

  3.1钢筋检测方法

  采取分批次方式进行冷压钢筋验收,一个检验批应当为等级和直径相同,并且重量在20t以内的冷拉钢筋。在建筑施工中,钢筋焊接方式较多,通常有电焊、电弧焊、压力焊、闪光对焊、钢筋气压杆等,在焊接前应当做好以下试验检测工作:1)电阻点焊。将碳钢丝焊点拔低,一般要进行小钢丝拉伸试验,试件长度通常控制在500~650mm。如果是抗剪试验,试验长度通常不小于600mm。2)电弧焊和压力焊。在进行现场安装时,需要进行钢筋拉伸试验,试件长度通常控制在500~650mm。3)闪光对焊。在对钢筋机械性能进行检验时,需要做好拉伸试验以及弯曲试验。拉伸试件长度需控制在500~650mm,冷弯试件长度则控制在250~350mm[4]。

  3.2水泥和砂石检测方法

  水泥、砂和外加剂等是建筑施工中的基础材料,用量也最大。过去在对这些材料进行试验检测时,仅仅对材料强度和其他相关技术指标进行检验。但是现阶段需要进行水泥、砂石以及回填土放射性试验,检测方法如下:1)砂石取样方法。在对砂石进行取样时,应从料堆底部、中部以及顶部各自取5个部位不同样品,形成一组样品。每个部位抽取砂子约8份、石子约15份,数量不可相差过大。在送检水泥和砂石过程中,还要对混凝土配合比及砂浆配比等进行检验,通常这两者检验结果出示时间相同。在首次根据配合比进行混凝土搅拌、砂浆砌筑时,需要留出至少1组标准试件,便于后期对照。以砂浆配比为基础,对砌筑砂浆拌和时间、和易性、砂粒径以及水泥用量等进行试验检测2)水泥进场前验收。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需要对水泥级别、仓号、出厂日期以及品种等进行核查,同时还要复验强度、安定性等重要性能指标,确保满足国家规定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对水泥质量存疑,或者水泥出厂日期在3个月以上,还要再次开展复验工作。

  4结语

  近年来,建筑工程数量和规模有较大提升,建筑行业取得显著成就。但是,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依然层出不穷,主要原因是材料质量问题。要想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先要对建筑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工作是建筑施工重要环节,施工单位需要慎重对待,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对材料进行质量检测,严格依据规范流程开展试验工作,确保检测数据真实、准确、可靠,从源头上消除建筑施工质量问题,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自身形象,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