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习报告 > 正文

大学生暑期实习报告1500字(精选31篇)(第25页)

本文共计5707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9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这一个月让我了解了工作的艰辛,每天有做不完的小事,而且要仔细、认真,不能出一点差错,否则错误很难查出来。每天东奔西跑,风吹日晒,有时连水都喝不上,离办公室远的地方坐车得两个小时,还要提很多东西……一直在工作着,曾以为自己早已能够适应社会上的节奏,面对工作也能够比其他人显得更加的从容些,不过真的实践了才发现,我还差得很远。实践只是让我们初步适应,它与实际的工作还有很大的区别,这次的实践让我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当然,工作虽然辛苦,可是有时的一句“谢谢”或者“干得不错”就能让我无比快乐,忘了所有烦恼。最后还要感谢学校让我们走出校门感悟工作中的辛酸,更要感谢国家干细胞产品产业化基地间充植干细胞库的各位领导给我提供了一个实习的场所,及各位员工对我的关心和照顾,这一个月的经历将成为我以后工作时的一笔来之不易的宝贵财富。

  暑期社会实践,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自我锻炼与自我提升的机会。许多事情只有接触的久,才能体会的深,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社会是除了学校之外的最博大精深的课堂,而暑期实践则给了我们这些还未走出象牙塔的学生一个锻炼的平台,让我们所学的知识能够投入到实践中去,对我们创新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也为我们以后就业提供了基础,所以无论我们选择了什么样的工作,我们都要全身心的投入,不仅仅是自己所学的专业,我们要打破思想上的局限性,全面发展,为以后的道路增添动力!

大学生暑期实习报告1500字 篇24

  20xx年的暑假,我的收获有许多,这是我第一次与社会面对面地接触,心连心地交流,我感触颇深。我实习的地方是家里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来的单位——杭州新创广告有限公司。

  第一天走进公司的时候,与经理进行了简单的面谈之后,并没有给我留下过多的任务,先让我熟悉一下环境,了解了一下公司的状况,包括其规模、部门、人员分工等。我所在的部门是公司的策划组,主要负责完稿、协调、杂务等。

  一个月时间,说短是因为可以学的细节太多了,说长是因为可能缘自实习生的缘故,这一个月更多时间浪费在杂务上,没有参与过一次完整的广告策划到执行过程,不免有些遗憾。下面基于这一个月的实习体会,就我感触或者获益比较深的几点谈谈。

  第一,进了公司才发现,原来自己之前坚持的所谓兴趣至上、效率第一都是些不切实际的幼稚想法。一味追求理性的理想化的工作状态,却忽视了办公室里无处不在的潜规则和现实令人无奈却又得甘之如怡的状态。虽然说广告行业是一个创意产业,理应鼓励自由大胆的创见和作风,然而套在一个层层等级的行政制度和薪酬体系下,所有的创意灵感的活力都被扼杀殆尽。你的想法必须迎合客户具体个人的喜好,你的创意必须迎合总监领导的个人喜好,所以很多好的想法可能连浮出水面的机会都等不到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对于我这个实习生,想法难免稚嫩;而对于正式员工,想法其实只是拿来兑换薪水的等价物,更何况对艺术创意本身的理解就是见仁见智的,与其寻求一厢情愿的艺术高标准,还不如追求面面俱到的客户迎合。衡量创意的标准在未下市之前,客户的满意就是艺术创作的胜利。

  第二,我这个人是三分钟热度型的,所以做事情特别重效率。在学校也是习惯今日事今日毕,有了灵感就会一直做到完美为止,但是到了社会实践阶段,效率高就碰到了麻烦。因为对于刚进来的新人,办公室几个大官或者小兵都像逮到勤杂工般的兴奋,啥琐事都丢给你做,这点其实我早就有心里准备,而且大事情都是靠小事积累起来的道理我很懂。但是我没意识到,做得快又做得好的客观结果,是看起来我每天总是很闲,一不留神被经理抓到,他不会了解你做了什么,也不会去当面指出,只会误解为我好吃懒做,无所事事。吃了一个亏以后,我便慢慢适应起有条不紊且速度得当的做事方式。然而,这样的做法有一个致命的坏处,会让我滋生不思进取、习惯偷懒的恶习,我其实最怕自己处于这个状态,所以目前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在工作时间多翻翻公司的宝贵资料,近水楼台先得月,填充一下平时枯乏的时  间。第三,我是个外表看起来心浮气躁的人,在公司里头几天,可能和家里关系介绍的优越感有关,我一方面心里一直对被分配到看起来简单低能的工作耿耿于怀,另一方面办公室烦闷的空气让我有些窒息,于是偶尔会趁着总监不在,上qq聊天、看网络电视,谁知道我自以为忙里偷闲,其实早就被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于是,我意识到:自己绝不能再那样,要学会像这里的同事一样严肃、认真、努力地工作;要学会虚心,身边的同事就是很好的榜样,无论他们表面上有多玩世不恭、桀骜不驯。因为只有虚心请教才能真正学到东西,也只有虚心请教才可使自己进步得更快。要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学习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做事原则。这样才少走很多弯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