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论文(通用8篇)(第8页)
本文共计2388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音乐能抒发创作人的感情,听的人往往能引起触动,或许应该叫做共鸣,这就是音乐的属性。对于音乐,我们可以解释为将一些音符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而形成具有一定旋律的曲子。我们也可以说是按照艺术的方式将一些声音整齐排列起来,不过音乐的定义已经高出这个范畴了。当然,东方西方的音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要从差异中看到通性。
一、东西方的音乐艺术的不同处以及发展现状
(一) 我国自古以来就讲究琴棋书画,琴属于音乐中的器乐,从几千年开始,我国的音乐就发展到世界的先进水平,像是举世闻名的广陵散曲谱,据说是器乐方面的绝唱。音乐是受到本国文化的影响的,像是我国从古就接受儒家文化,对于孝道,善行比较重视。孔子就曾提出过,礼乐以治天下,说的就是利用礼仪和音乐来提高人们的品德,这是最早将音乐艺术跟道德教育结合到一起的设想。所以在我国古代的音乐中,赞扬孝道的音乐就非常的多,还有忠君爱国的,赞美感情的,像是春秋战国时代屈原的《离骚》,《诗经》,汉代的《相和歌》,宋代《雨铃霖》《醉花阴》《水调歌头》,元代的《牡丹亭》《西厢记》,明代的《戏曲》,清朝的京剧等等,音乐随着我国历史的发展而进步,音乐体系逐步得到完备,演奏乐器也越来越多元化。
(二)西方的音乐在古典音乐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和发展,虽然在内容上有了天壤的差别,但是音乐的艺术形式,歌曲的表达方式没什么变化。现在的西方音乐主要以表达情感为主,已经完全破除了古典音乐在完整结构方面的限制,这就使得音乐表达有更好的延伸性自由性。我们熟悉的西方音乐,大多数都是单乐器演奏,像是夜曲,幻想曲,前奏曲和各种舞曲,在各种乐器独奏中,钢琴的使用最为频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声,伴奏乐逐渐兴起,在一首曲子中,七和弦和九和弦,半音法,转调等经常出现,增加了音乐的表达技巧,同时和声的比重越来越重,音乐有了更多的表达方式。
二、东西方音乐艺术方面的审美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经过科学家的研究,音乐有助于婴幼儿智力的发育,现在听的胎教歌曲,就是基于这个原因。我国的器乐,有很多独特之处,像是笛子,长箫都是西方器乐中原来没有的。西方的音乐是近代流入中国的,当时引起一阵骚动,因为中国人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对西方的音乐并没有什么好感,将西方的古典音乐丢弃一旁,不曾询问,是后来人们意识逐渐明晰后,才对西方音乐产生了学习的兴趣。西方音乐虽然跟我国的传统音乐有很大的区别,从各区的格式来说,也千差万别,但是音乐自身的生命力和通感,能让人们理解西方曲子中所诉说的情感。我国作为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度,能够融合西方音乐的特色,把西方音乐的格式加以学习自用,提高自己艺术审美的宽度和厚度。西方的音乐与我国音乐,差异大体以下两个方面:
(一)因为东西方的文化不同,导致两国艺术方面的差异很大,结构文体差异也很大,而且东西方在饮食,生活习惯,世界观,价值观都不尽相同,这些因素直接影响音乐的创作者。音乐作为一种心灵的诉说,将各种不同体现的淋漓尽致,不仅仅是结构上的,还有内容上的,包括音乐演奏方面用到的乐器,声乐的发声方式,器乐的合奏方式,差别都很大。
(二) 由于东西方的音乐产生迥异,在音乐的基础元素,音乐中调也是有差别的,同一个调,东西方的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调整,我们常常说到的调性,调式就是音乐中的横向音和普通音的关系。调的不同,就是曲子中音的高低变化,在一首歌曲中,调的转折升降,在加上和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音列。不管是中国音乐,还是西方音乐,我们首先要研究的都是音乐的结构,只有了解熟悉音乐的组成结构,才能更深入的分析音乐差异。东方的音乐讲究的韵律,对整体结构没有太大的要求,对音序的排列也没有很严格的规定,我国的音乐从古代来看,就是一个个群音的集合。在古代,我们的调基本就分成宫商角徵羽,现在的发音是12356,基本上我国所有的古曲都是从这几个群音上组合过来的,偶尔会有点缀作用的其他调音。西方的音乐,就比较重视音乐的结构,创作音乐时,讲究音律的前后排列顺序,西方的音阶是1234567,基本音是全的,在基本音的在前提下,进行整体结构较为完整的创造。这么看西方的音乐在创作方面限制性更大,不如我国的灵活。除了音乐的结构,音乐中还有一大重要因素就是音乐的和声,音乐中的和声,起到弥补原始音乐的空档或者不足的作用,这在西方人看来,和声是一种重要的音乐伴奏方式,虽然只是几个声音同时发出,但是它将使音乐更加完美。在东方人看来,和声存在的价值就比较弱,属于可有可无的行列,只是大致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