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MBA论文 > 正文

RFID智能变电站联调项目管理模式研究(第2页)

37 次下载 2 页 3700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3具体操作要点

  3.3.1标签管理。实现智能变电站联调测试环节的RFID技术的信息集成,要具备硬件和软件基础,设备标签的管理是一切射频技术实现的基础所在,因此在进行智能变电站联调测试工作之前应完成RFID标签的制作,组织好RFID标签的绑定和解绑。标签管理就是完成设备与标签的一一对应,将设备与标签的关系在联调工作进行之前建立起来,以保证信息的正常传输。整个标签管理的过程可以分为后台管理系统中设备台账管理系统操作、标签的制作、标签的绑定、数据的同步四个环节。任务管理。任务管理是整个管理模式中最重要的部分。

  3.3.2联调工作开始前,管理人员在后台管理系统中先完成联调计划的制定,协调管理层召开联调大会,协商联调工作任务分配等事项,随后由基地管理负责人在联调数据管理中完成任务分配;参与联调的技术人员通过手持PDA终端用工作证领取各自任务及任务相关说明书、技术指导书等。数据同步。数据同步是整个联调管理工作的重点,联调信息集流的构成主要有联调后台管理系统信息数据的下发和核实、手持移动PDA信息下载和上传。

  3.3.3在智能变电站基地联调过程中,由联调管理人员控制后台管理系统,进行联调任务的制定和取消、联调数据的管理、系统管理以及设备台账数据管理,联调技术人员通过手持移动PDA下载联调任务及指导书进行联调工作,手持PDA收集调试设备的RFID信息,此时数据存储在手持终端的数据库中,再由联调人员将数据反馈上传至后台管理系统,联调管理人员查收联调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审核更新至后台数据库,完成整个联调过程RFID信息回流。数据库应用。智能变电站系统联调工作的一个目的就是在联调阶段完成智能设备前期文件配置的信息收集,形成数据库,为智能变电站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为记录智能变电站联调过程中的设备状态、调试进程,在智能变电站设备中附上主动式RFID标签,主动记录联调设备状态将其写入RFID标签中,并上传至后台数据库,为后期现场调试及相似设备调试提供经验数据,技术人员可以利用权限直接调取数据库中所需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4应用价值

  传统智能变电站调试管理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所以基于RFID信息集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程度也不尽相同。基于RFID信息集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可以实现任务的在线分配审核、任务执行情况的实时监测;以强大的数据库作为支撑,在联调过程中完成数据库的实时更新,实现信息集成化。但是,新的管理模式不是万能的,联调过程中还会有很多其他不可预见的障碍,比如人为因素等。相信在技术和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下,智能变电站联调测试环节的管理水平会不断提高。

  5结语

  通过引用基于RFID的信息集成技术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在智能变电站基地联调的基础上提出基于RFID信息集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阐述分析基于RFID信息集成的全生命周管理模式的优越性,从而使智能变电站系统联调项目的管理模式达到最优。CPEM

  参考文献

  [1]孙鹏.智能变电站调试与运行维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

  [2]袁宇波.智能变电站集成测试技术与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

  [3]河南省电力公司.智能变电站建设管理与工程实践[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4]刘高,吴浪.浅析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调试项目进度管理[J].科技广场,2011(1):181-183.

  [5]秦理.基于无线射频识别的电力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J].南方电网技术,2014,8(3):119-123.

  [6]杨胜春.基于RFID技术的电力企业人员及设备智能安全管理系统[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27(6):54-56.

  [7]闫耀永.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变电站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J].电力技术探讨,2014(307):231-232.

  [8]吴耿榕.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研究[D].广州:华侨大学,20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