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音乐 > 正文

音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9篇(第2页)

113 次下载 10 页 15177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维西傈僳族文化学者林永辉收集整理的《维西县傈僳族歌舞———阿尺目刮》文章中对于“阿尺木刮”起源有如下论述的:傈僳族是我国古代西北氐羌部落的一支,经历了漫长的迁徙,直至怒江州、迪庆州维西县一带。“阿尺木刮”是维西地区傈僳族祖先创造且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歌舞事象,当地人在长期的游牧、迁徙生活中,与羊群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且通过模仿山羊的声音和动作形成的一种相互间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维西县文化馆非遗在中心主任和琼辉老师讲述:山羊是傈僳人的图腾,并且傈僳族人是很敬重山羊的,相传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傈僳族有一位很美丽漂亮的女孩,不小心被村子里的头人看上了,头人想要娶这位女孩为妻,但是女孩不同意这门婚事,连夜她就抱着两头小羊上山去了,为此躲避头人的婚礼。躲在深山密林里的女孩,无时无刻地觉得孤独和寂寞,因此身心如此痛苦,只有把羊当作自己的朋友,跟它们交流。她学习羊的叫声来唱歌与羊进行对话,学习羊的动作来跳舞与羊进行玩耍,久而久之就有了这种舞蹈,并且得以传承下来。在“都市时报20xx~2009‘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寻踪’系列报道、十七香格里拉傈僳族“阿尺木刮”中的论述为:“傈僳族属南迁的古氐羌人,从古代移民的画卷中可以看出,浩浩荡荡的移民大军,在漠北悠远的星空下南迁,为祈求族群幸福和平安,首领们会选择适当的节日祭祀,祭祀的羊儿歌舞即是起源。”

音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

  学生姓名:

  系 别:

  音 乐 系

  专 业:

  音 乐 学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音乐表演是音乐存在的活化机制,无论在任何音乐行为方式中,音乐表演都使整个音乐活动处于激活状态。表演可使作品得到介绍、传播、完善、获得长久的生命力。音乐表演的目的不是引起有声调声觉的声波运动,而是通过内在的情感动态形式的注入,引起深层心理体验,赋予无生命的形式以生命的活力,给人以人性的体验。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就是通过表演者对音乐的理解、投入感情,再次赋予音响的动态结构以生命的形式,即充满着丰富情态意味的音乐运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主要内容: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与非表演艺术很不相同。而音乐表演艺术则不同,他必须通过表演这个环节,才能把艺术作品传达给欣赏者,实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而音乐表演中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使表演者的对于投入的情感能做到呼之即出,挥之即去,达到挥洒自如、变化有序的境界,真正成为音乐表演所需要的情感。他有表演的真实情感作为种子,同时它又是经过提炼,升华了的与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的。应该说,只有这种艺术化了的情感,才是音乐表演所需要的。

  主要问题:

  1、什么是音乐表演艺术及意义。

  2、音乐的表现与精神性内涵。

  3、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本质——情感体验。

  4、音乐表演的情感体验——投情。

  5、音乐表演—赋予情感以生命。

  6、音乐表演中审美情感的体验。

  7、对于音乐表演者的技巧与表现统一的要求。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步骤:

  1﹑大量阅读古筝方面的文献和著作;

  2﹑找出有价值的课题;

  3﹑依据论题精确寻找相关资料;

  4﹑论文撰写;

  5﹑在老师的知道下进行修改;

  6﹑定稿并准备论文答辩

  措施:

  1﹑在图书馆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文献;

  2﹑真理原有资料;

  3﹑请教知道老师,与同学交流探讨本论题。

  进度安排:

  1﹑XX年11月-12月初:查阅相关的资料;

  2﹑XX年12月中旬:确定选题;

  3﹑XX年12月底:写开题报告并准备开题答辩;

  4﹑XX年1月-3月:开始正文协作,完成初稿;

  5﹑XX年3月-4月:修改完善文稿;

  6﹑XX年5月:论文答辩。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