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音乐 > 正文

古典音乐论文13篇(第18页)

本文共计4427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 对文化的多元化表达

  无论古典音乐还是通俗音乐,都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主要载体。即使单独分析古典音乐或者通俗音乐,不同地域的古典音乐和通俗音乐也都有着文化上的差异,例如,中国的古典音乐和欧洲的古典音乐就有着较大的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通俗音乐也都有着各自鲜明的文化特色。因此,将古典音乐通俗化过程中所进行的通俗古典音乐中可以看到更多对于文化的多元化表达。古典音乐通俗化的发展背后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互相学习、交流和融合的结果,因此这个过程是对文化进行多元化表达和融合的过程。从层次上看古典音乐和通俗音乐属于不同的文化形态。古典音乐是不同民族传统文化或者古典文化的集中体现,例如,中国的古典文化便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欧洲的古典音乐则体现着欧洲古典文化中对于礼教的规范和对科学的研究。而通俗音乐则表现的是在当前社会发展的状态下,普通大众人们的文化意识形态,即以各种音乐形式和文化形式来表达心中的情感,而不再过分强调表达的形式,打破形式上的束缚,是通俗音乐最主要的文化特征。

  通俗古典音乐则是以更加开放、自由的形式对不同文化的表达和致敬。中国年轻歌手李玉刚演唱的《新贵妃醉酒》从名称上看便是一首对古典音乐重新演绎的曲子。演员的服饰也深合中国古典文化的内涵。但在演唱的风格和唱法上,李玉刚则展现了在古典音乐和通俗音乐之间游刃有余的演唱功底。其中,无论是对于歌曲通俗唱法的叙述还是对于歌曲升华时中国传统旦角唱法的演唱,李玉刚都演绎得尽善尽美。这首对于文化多元化表达的古典通俗歌曲一经推出,便深受不同层次音乐爱好者的喜爱。通俗古典音乐的文化魅力可见一斑。美国著名的跨界歌手莎拉·布莱曼便是一位融合古典和通俗两种演唱风格于一体的著名歌手。北京奥运会上她演唱的主题曲《我和你》让全世界人们感受到古典音乐的空灵和现代音乐的激情完美融合的音乐佳作。而在演唱的背后,是莎拉·布莱曼音乐学习过程中对于两个层次的文化进行学习和理解的结果。通俗古典音乐对于文化的表达内涵和表达形式更加丰富和多样,是对文化多元化表达的体现。

  二 通俗古典音乐的创编手法

  1 编配手法改变

  在通俗古典音乐的创编手法中,编配手法改变是其最常用的创编手法。古典音乐虽然在创作的格式上不如通俗音乐那样自由和丰富,但其漫长的积累和沉淀是新兴的通俗音乐所无法相提并论的。古典音乐中经典、优美的旋律举不胜举,并且经过代代相传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对于古典音乐中一些旋律的借用变成了通俗古典音乐创编的主要手法。例如,中国的古典音乐《茉莉花》原本是一首江苏民歌,因为其旋律优美,流传甚广,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因此被中国乃至世界的众多音乐家重新编配出各种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同样迷人的旋律,因为编配手法的改变而使得音乐在不同的地区散发出不同的色彩。上文所述陈美演奏的《化蝶》从创编手法上看同样是一首用通俗的编配手法对古典音乐进行创编的过程。创编者对这首古典的曲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编配手法的改变对曲子中的旋律情感进行加强,尤其在表达两个人在和命运进行抗争的旋律时,通过电子小提琴演奏的编配使得曲子的基调变得格外激昂、壮烈,这是传统旋律中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和文化效果。对于古典曲目创编手法的改变同样体现着不同文化在音乐表现上的融合。通俗音乐中自由、开放、丰富的创编方式体现着现代流行文化中对于情感表达的自由、开放和丰富。因此,对于古典音乐运用现代文化的创编方式进行重新编辑是现代文化对于古典文化重新解读和演绎的过程。例如,中国的传统音乐中多以单乐器表演为主,这源于中国传统乐器多取材于自然,因此单乐器演奏更能够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意境。而现代文化中多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经成为了文化发展的主流趋势和动力,因此人们在对古典音乐重新编配时,自然引入了更多的乐器来表现更加复杂的情感内容和文化内容。此前一些不曾有过的乐器搭配在新时期的通俗古典音乐创编中被全新地组合和搭配在一起。文化的融合为创编方式的融合提供了文化基础和动力。经过创编后的通俗古典音乐在保留原古典音乐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多元化的文化形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