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专业论文集合15篇(第7页)
本文共计4403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7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最后,艺术操作行为的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的重要性,在课外活动中似乎显得更为重要。舞蹈队、合唱队、乐队的排演,不仅对参加排演及其竞赛的学生有艺术方面的教益,而且对观看表演的学生、教师、家长、管理人员的艺术审美情趣、审美标准等艺术修养,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也就是说,学校艺术类课外活动的质量,相当程度地影响着学生、学校、学区乃至社区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也许,不少人仍然在强调学校艺术活动的“业余”和“文化”属性。笔者认为,“业余”与“专业”主要指艺术学习时间和技术水平的层次等要求不同,而对艺术美感、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的追求则是一致的。“文化性”与“艺术性”并不是对峙的矛盾,雅俗共赏是普及性艺术文化活动与专业性艺术表演的共同目标之一。“普及性文化活动”不该自甘“低俗”,“专业性艺术表演”也不应以“曲高和寡”而自傲。事实上,近几年来,有为数不少的中小学舞蹈队的表演已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平,通过大众媒体(如中央及省级电视台)的传播,对学校乃至社会艺术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内行人不难看出,这些业余学习舞蹈的中小学生所表演的舞蹈,在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这些学校舞蹈队所取得的成绩,除了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外,相当程度地取决于舞蹈教师的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水平。
此外,笔者建议,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可以通过制定课程标准来体现,即针对不同类型的舞蹈课程(尤其是基础性课程)制定相应的内容标准与评价标准,在具体标准的表述中体现一定的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明珠: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改革方案[J].舞蹈,20xx(2)
[2]张琳仙:高师舞蹈课堂教学思考[J].舞蹈,1999(4)
[3]陈林宜:高师舞蹈学科思考[J].舞蹈,20xx(3)
[4]冯爱云:高师舞蹈课的基本特征与相应策略
[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2)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5
中国戏曲打击乐器,基本上可分为中国民族打击乐器和西洋打击乐器。民族打击乐器在我国民族音乐和戏曲音乐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民族打击乐器不仅是节奏性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它还运用独特的音乐语言和多种编配技法,复杂的演奏技巧,对烘托气氛,表现音乐内容、戏剧情节的变化和加重音乐的表现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多数打击乐器发音响亮,声音的空透力强,是一种色彩性的乐器。
一、戏曲乐器的性能及演奏方法
戏曲打击乐器有:鼓、板、锣、钹、木鱼、梆子等等。
鼓又包括单皮鼓、堂鼓、缸鼓、腰鼓等。
单皮鼓:打击乐和管弦乐的指挥乐器,鼓面蒙以猪皮,中间为空心,演奏时置于木架上,用两根细竹(通称鼓楗子、鼓签),打击鼓空心位置而发声。声音清脆,双健滚奏时如珠落花流水玉盘。用底鼓指挥,有时配合手势,各种乐器都随着它的指挥来演奏。指挥的方法靠音响领奏。语言丰富多变,称谓形象准确。如:单鼓健重击谓之“打”。双鼓楗同击谓之“八”。双鼓楗滚击谓之“嘟”……将上述称谓加以组合,便成为“簧头”,也称“底鼓”。它预示着内容、速度和力度。如“底鼓”强击或快击,即预示着刚强、急促。如“底鼓”轻击或慢击,即象征着柔和、轻快。如“底鼓”突然改变节奏,即提示鼓点转换或结束。
司鼓的指挥动作既规范又规律。两手的举动都起着开、领、转、收的作用。将其动作加以归纳,可概括为指、挥、抛、领、棒、抱、按、分、放等。演奏司鼓的人称为鼓师。
板:亦名拍板。由三块宽约6公分,长约20公分的红木或杨木板制成的打击乐器。分二组,前组两块木板,用弦缚紧,后组一块,二者以绳联结,撞击发音,主要用于歌唱和演奏乐曲时打节奏,有时也配合司鼓来领奏鼓点和指挥其它乐器,于司鼓一起合成板鼓,由司鼓者兼管。
堂鼓:以木为框,两面蒙以牛皮,形似腰鼓,演奏时置于木架上,用木槌敲击发声,堂鼓鼓面较大,从鼓心到鼓边可发出不同的音高、音色。一般是鼓心的音较低沉,愈向鼓边则声音愈高。击奏时,音量能从很弱到很强,力度变化较大,可敲击复杂的花点,对情绪气氛的渲染能起较大的作用,是现代民间器乐合奏及戏曲音乐中常用的一种乐器。戏曲中常用于战争、升帐、升堂、刑场,起更等场面,以及唢呐吹打等。除了战争场面以外,都由司鼓兼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