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艺术学毕业论文 > 正文

谈王铎的书法特色(第2页)

25 次下载 3 页 3969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王铎书法艺术风格形成之本

  王铎独特书法艺术风格之形成,确实是建立在深厚传统功力基础之上的,其艺术创新确实是贯彻始终的。王铎流传至今的作品,包括墨迹和刻帖在内总共约有470余件,而其中之临作竟然占到了大约1/4的数量。从其临古书迹看,绝大部分系《淳化阁帖》中记载的王羲之与王献之的许多字帖。其书法临摹上可追及张芝、钟繇等人的风格,下至可溯至南朝诸名家的手笔。具体而言,王铎的行书是学“二王”并参照颜与梁王筠的书法(但主要源于米芾),大楷是学颜、柳,小楷是学钟的。例如,以《淳化阁帖》为临仿标本,王铎运用不同笔的材料、墨色,或字体夸张变形,或强化某一风格特征,更加增强了书画的视觉效果。他书有《拟山园帖》、《琼蕊庐帖》及晚年的数本《临淳化阁帖》等。除此之外,王铎所临《圣教序》、《临王羲之小园子帖》、《兰亭序》、《临王献之鹅群帖》、《临王羲之阔别帖》等皆忠实于原帖,虽在行气章法、笔墨使用、映带、笔画粗细等上面有些变化。实际上,王铎的有些临书只以古帖文字为内容,书写方式却已完全脱离古帖,这也是他开创自己书风的一种尝试和探索。

  三、王铎书法艺术风格形成之态

  王铎自幼酷爱书法,少时家道中落,寒窗苦读。在对书法艺术的研学上,王铎推崇颜米,独崇羲献,从“二王”的书法神韵与开拓精神中受到很大启迪。13岁的时候,王铎开始专门临摹王羲之的《圣教序》。在十五岁那年,他精钻《兰亭》,以“二王”为其书法渊源,临“二王”如灯下取言影,不失毫发。18岁的时候,王铎进入河东书院学习。28岁时,王铎便书写出了一本右军行楷的规范,即《吴养充先生并孺人张氏墓若表》,用笔圆厚遒劲有力、楚楚可观。29岁那年,他便创作了著名的行书《唐诗轴》。后来,31岁的王铎顺利通过了殿试而获得了仕进及第,来到京师任职于翰林院。在34岁至36岁期间,王铎的书法艺术风格学习博览、忠实原作。在1628年(崇祯元年),37岁的王铎写成五言律诗《成拟山园》和行书《五律诗轴》。40岁时,王铎书写了《手启》,从墨迹看已稍有个人风格了,翩若惊鸿,矫若游龙。在43岁那年,他所作的《郑谷华山作》行书条幅,就显得酣畅淋漓、锋芒毕露。但总体上看,王铎自成一派的独特书法创作风格,正是在其48岁至50岁之间这一艰难失意时期,完成了自己书法艺术的重大转变,创作出自己成熟的书法艺术风格。然而,临帖与创作始终贯穿于王铎的书法艺术风格发展的全过程。

  铎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渐进式发展的过程。开始时主要是学书法格局的分布只求平书正,后又追求险绝的技巧,再后来又归于平正。正如王铎所言,恨古人不见我,其之诗、书、字、文,直思跤彼室奥,皆为割情断欲,沉心驱智,故饮食梦寐以之,足见其对书学之痴迷。王铎的书法艺术强调崇古学古的原因可能有三方面:一是元明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复古”思想,使得任何前进与创新都必须被冠以“复古”之名方可被人接受,王铎以“宗晋”为帜而自出新意大概也出自此意;二是想从源头上突破人都学赵、董之路,努力另辟蹊径,与时风拉开距离,游于晋人之间;三是在矛盾和差异中求得自己书法的统一,用晋书来调和自己书法的疏狂、犷野。在王铎的书法字帖中,点、线、面得到了较为丰富的完美的运用,势得到了一定的强化,动静也得到了完美的融合,犹如中国诗词的平仄韵律,抑扬顿挫。

  王铎的传世书法作品数量众多,在国内外着名博物馆以及个人收藏者手中都有,并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临帖;二是诗文。王铎上能承继中国书法艺术传统,又能博取书法艺术大家之长,取其精华用其宏大。在经历了继承数千年书法传统、发展开拓新的书法技艺和不断创新书法风格的过程中,中国书法艺术领域曾出现过无数令后世追崇的书法大家和杰出的书法大师。

  相关资料:

  学王铎草书,要抓准王铎草书的典型特点,才是真正懂得王铎的草书艺术。

  因为对于初学草书而言,应该重点放在草书法则和结体符号化的规律掌握上。从这个角度而言,王铎的草书不是草书入门的最佳法帖。王铎的草书注重视觉效果,以形质取胜,尤其在章法布局方面具有时代感。如果说晋唐草书大气、古意、高雅,那么王铎的草书更接近我们的审美情趣。王铎离我们仅数百年,他对书法,尤其对草书艺术的理解更易为现代人理解和认同。王铎草书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往往一笔书数十字,随字形奇崛多变,率性使然,充满活力。同时,明快的节奏、大幅度的提按、使转等,营造了大开大合的结字、章法以及丰富多变的墨法。从这一特点来说,王铎的草书独一无二,同时,也是我们学王铎草书最需要掌握的特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