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王铎的书法特色
25 次下载 3 页 3969 字【 字体:大 中 小 】
谈王铎的书法特色
特色是汉语词汇,意思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和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谈王铎的书法特色,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书法特色:
根据戴明皋的《王铎草书诗卷跋》记述,元代米芾的狂草很是讲究技法,而王铎则全讲的是气势,魏晋时期的风轨完全一扫而尽,阵马风樯,气势魄力之大,非常欢快人意,不是赵、董等人所能比及的。王铎的书法墨迹传世较多,在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深受欢迎,有不少的尺牍、法帖、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琅华馆帖》与《拟山园帖》。王铎的《拟山园帖》在传入日本之后,还曾经引起了日本国内的书法界的巨大轰动,将王铎列在一流书法家之内,甚至还有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之说。
一、王铎书法风格形成之源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在担任了讲官等职务之后,王铎被攫升为礼部尚书,但因此时的清军已经攻陷了北京而未能正式上任就职。在清兵入关后,王铎来到了南方,担任福王弘光朝东阁大学士之职。自1646年(顺治三年)开始,王铎在清朝为官,担任《明史》的副编修,后来又相继担任了礼部左侍郎及礼部尚书之职。
王铎的章法奇特,擅长布局取势,在草书方面是明末清初时期最具有成就的书法家。虽然王铎之师承与董其昌较为相近,但二人的书法风格却截然不同。王之书法以苍郁雄畅见长,以力取胜;董之书法则较为尚柔媚秀逸,以韵取胜。王铎还曾与倪元璐、黄道周、傅山等书法家一起,开展复兴书坛的运动,倡导中国书法应取法高古,扫除明末书坛因循守旧的风气。王铎注重学习传统,有“书不宗晋、终入野道”之说。其书法功底极为深厚,几乎所有的字体都很熟悉,数十年来,遍临魏、晋、唐、宋名贤之书迹。以楷书为例,他一方面师法钟繇的书法艺术,一方面又学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技巧。王铎的书法笔力洞达、灵气俊逸、端正庄重。王铎的行书与草书最受世人所重视和追慕,有行草书宗法“二王”之称。后来,王铎的书法技巧得力于学习宋代的米芾,其手卷变化神出、布势连绵、苍劲跳跃。在面幅六尺到丈二长条巨幅立轴上,王铎运笔浓淡虚实变化多端,也是一气呵成、得心应手,不见端倪,雄健悠肆,苍老劲健,骨力畅达。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作为明末清初的书法大师,王铎虽生活在明清交替、社会剧烈动荡、江山易帜的特殊历史时期,却以卓着的书学成就与独特的书风,牢固确立了自己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也是创造新美境界、勇于开拓书法艺术境界的书法艺术巨匠。这个特殊的历史时代,锻就了王铎苦难深重而又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激发出其卓越的书法艺术创造能力。
作为封建王朝政治伦理的儒家思想,其“中庸”之道自然也成为了书法艺术审美的传统规则。为维持人际和谐与社会稳定,所有社会成员在情感上要温柔敦厚,在行为上应循规蹈矩,但是这种中庸思想严重压抑了人的活力的表现与个性创新,使得书法艺术领域也存在守旧思想。谁都不敢离经叛道、开拓创新,整个书法艺术领域内充斥着惰性模仿与机械重复。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明清换代改朝之时,当时人们思想依然是在儒家思想大一统和封建专制统治之下。
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明朝的泰州学派的崛起、禅宗思想的流行等各种思想流派逐渐兴起,当时的社会思想慢慢呈现出一种较为自由的氛围,书法艺术也较为发达。王铎自然也受到明代哲学与文艺思想的影响,受一些英勇从事艺术实践的大师们之熏陶。尽管受文人叛逆精神财富与自由学风之影响,但王铎仍强调,在传统精神继承与革新之间的保持一种平衡,因而有人称其书法理念为矛盾复合体。事实上,这种矛盾的“中庸”艺术美学思想,与王铎自身的殊遇紧密相连。譬如,降清招致的非议、生活中的困惑、官场上的矛盾、内心的彷徨,虽身居高位却不被器识,王铎深感无力回天,只求苟活。王铎的创作也是传统与反叛的相互交织,书法作品中蕴含更多的苦闷、躁迫、颓丧与无奈,使作品挥洒出左突右冲的险崛不羁与激烈的情绪宣泄。

小学美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
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现状论文
改善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现状的措施论文
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说课探析
关于高职院校艺术考察课的教学探索与思考
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
浅谈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多元评议为写字课堂插上灵动的翅膀论文
日本创新体制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论文
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探究论文
中学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的有效结合论文
图书馆与国民文化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论文
发表教育论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项目管理沟通的意义和方法
论文致谢的意义和作用
试论荀子发展儒学的方法和途径
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写作
教育论文的写作意义和要求
红海行动的教育意义作文(精选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