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哲学毕业论文 > 正文

孟子“四端”说的形成及其理论意义(第2页)

本文共计2367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其次,从孟子的游历来看,他与告子在齐国会面可能性最大。《史记·孟轲荀卿列传》关于孟子的记录十分简略,只提到他曾来到过齐国、魏国,且多有错误。但自宋元以来,不断有学者对孟子的生平进行考订,特别是经过清代及现代学者的努力,现在大致已经弄清楚孟子生平活动。[ 有关孟子年谱,较早的有元代程复心的《孟子(轲)年谱》,较著名的则有阎若璩《孟子生卒年月考》、周广业《孟子四考》、狄子奇《孟子编年》、崔述《孟子事实考》及近人钱穆《先秦诸子系年》、罗根泽《孟子传论》(收入《诸子考索》,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等。]孟子约出生于公元前372年(周烈王四年)左右,四十岁以前主要在邹鲁一带活动,四十岁以后开始在诸侯国间游历,先后来到过齐国、宋国、滕国、魏国。其中,曾分别在齐威王、齐宣王时两次来到齐国,先后停留八年之久。而在宋国、魏国分别只有两年,在滕国也不过三四年。孟子既然在齐国停留的时间最长,他与告子在此相遇的可能性也最大。

  另外,更重要的,齐国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学术研究、文化交流中心,是学者云集的重要场所。由于齐国采取开放的思想文化政策,许多著名学者,如淳于髡、田骈、宋鈃、慎到、环渊、捷子、季真、邹衍、邹奭、田巴、王斗等都曾来到稷下,上说下教,争鸣驳难,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虽然礼贤下士是战国时期的普遍现象,孟子曾经到过的滕国、魏国也都有过设官开馆、招徕人才的事例,但影响与规模均无法同齐国相比。孟子来到齐国时正是稷下学宫的繁荣时期,所以他在这里与告子相遇并展开辩论是完全可能的。

  既然孟子与告子的辩论最有可能发生在齐国,那么,这次辩论是在孟子第一次来齐国的齐威王时,还是第二次来齐国的齐宣王时呢?在没有旁证材料的情况下,我们不妨通过孟子和告子的年龄作一大致推断。孟子的年龄前人多有考证,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孟子约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89年,约活了八十三岁。[ 此说最早由元代程复心《孟子年谱》提出,孟子生卒另有几种说法,大致有十年出入,但对我们这里的讨论影响不大,故不一一列出。]而告子在《孟子》一书只有了了几笔,仅凭此尚无法确定其准确年龄。然而庆幸的是,《墨子·公孟》篇中也有一个告子,据学者考证,他与《孟子》中的告子实为同一人:[ 参见郭沫若:《青铜时代·宋鈃尹文遗著考》、《十批判书·名辩思潮批判》;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考辩·孟子弟子通考》;庞朴:《告子小探》,其中以庞朴考辩最为详尽。]

  二三子复于子墨子曰:“告子曰:‘(墨子)言义而行甚恶。’请弃之!”子墨子曰:“不可。称我言以毁我行,愈于亡。有人于此,翟甚不仁,尊天事鬼爱人,甚不仁,独愈于亡也。今告子言谈甚辨,言仁义而不吾毁。告子毁,犹愈亡也。”

  二三子复于子墨子曰:“告子胜为仁。”子墨子曰:“未必然也。告子为仁,譬犹跂以为长,隐以为广,不可久也。”

  告子谓子墨子曰:“我治国为政。”子墨子曰:“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子姑亡,子之身乱之矣。”

  根据《公孟》篇的记载,告子曾上及见墨子,[ 赵岐在《孟子注》中说告子“兼治儒墨之道”,当亦指此而言,但他认为告子为孟子弟子,则有误。显然,他并未曾对告子详加考订,只是想其当然。]从他敢于批评墨子及墨门弟子称其“胜为仁”等情况来看,他在墨门有一定的影响。墨子去世时,他至少也当在二十岁左右。前人考订墨子的年代约为前468至前387年,[ (清)孙诒让:《墨子闲诂·墨子后语上》,《诸子集成》第四册。]则告子当出生于前407年左右。孟子首次到齐国的时间,钱穆认为在齐威王二十四年(前333年)前,[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孟子在齐威王时先已游秦考》,第314~317页。]狄子奇《孟子编年》则列于齐威王二十八年(前329年),虽相差四年,但关系不大,今暂从狄氏之说。则孟子到齐国时已约四十三岁,而告子为七十八岁。孟子第二次来齐国约为齐宣王二年(前318年),[ 《孟子·尽心上》“齐宣王欲短丧”,则孟子到齐国时,齐宣王即位不久,故孟子这次到齐国的时间分歧较少。参见狄子奇《孟子年谱》,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孟子自梁返齐考》。]此时孟子约五十四岁,而告子已年近九十,可谓垂垂老矣。因此从年龄上看,孟子第一次到齐国与告子相遇的可能性较大,若说孟子第二次到齐国才与年近九十的告子辩论,似乎很难讲得通。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场先秦思想史上的著名辩论原来是在壮年的孟子与暮年的告子之间展开的,孟子的能言善辩、咄咄逼人与告子的反应迟钝正是这一背景的反映。虽然对这场辩论的地点、时间我们只能做出大致的推断,[ 孙以楷曾指出,《孟子·告子上》“牛山之木尝美矣”的牛山位于齐国附近,以此推断孟子、告子的辩论是在齐国,但“牛山之木”一章是否即是孟子与告子的谈话,尚不能肯定,故仍只能是推测。见所作《稷下人物考辩》,《齐鲁学刊》1983年2期。]但从孟子、告子的年龄关系来看,它应当发生在孟子周游诸侯的早期则是可以肯定的,这对我们下面的讨论已经足够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