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建设的防水施工技术论文(通用13篇)(第4页)
本文共计3571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关键词:
地下室防水;材料;渗漏;后浇带
1概述
就目前而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高层建筑一座一座拔地而起,但这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地下室工程技术也逐步发展起来。就当前社会,地下室由于处的位置相对较低,防水技术必须要切实完成,以保证质量,因为其质量的好坏直接间接影响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人们的生活。为了达到地下室的防水效果,首先是需要设计师按照实际情况来设计图纸,其次是依靠材料的质量,材料相对较好,在施工过程中就能更加好的运用,以达到防水的效果,最后是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管理,以确保其保质保量的完成。要做到地下室真正防水的效果,设计图纸与施工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因此,设计师与施工人员必须要相互配合,对地下室防水的技术与施工做深入分析与研究。
2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社会的形势而言,在建筑设计中,很多设计师因为经验不足,导致对地下室防水工程的重要性并不熟悉,也不能考虑到混凝土的抗渗能力,只是一味地达到地下室混凝土墙体结构的厚度,以为采用一定的防水结构就可以做到防水的效果。其实这都是片面的,除了要考虑到混凝土墙体结构、抗渗性能和混凝土强度之外,还要考虑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与后期混凝土的碳化速度,这些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混凝土产生裂缝从而导致渗漏。因此,设计师必须对地下室工程的设计必须要考虑全面,才能够真正做到地下室防水的效果。
3地下室防水施工材料
地下防水工程一般按使用材料分为:刚性防水层(防水砂浆、防水混凝土所构成的防水层)和柔性防水层(防水卷材、有机防水涂料构成的防水层)。虽然这几种防水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都能起到防水作用,但因在细部处理上存在缺陷或成品保护不到位,会导致漏水发生。如果发生漏水,必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返修,因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也影响到地下部分的使用功能,严重者造成地面下沉影响正常使用。为了避免地下工程的漏水,对于较深的地下工程,一般应采用刚性防水和柔性防水相结合的防护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首先确保抗渗混凝土的等级及配合比,确保防水材料的选择,二是质量保证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地下工程安全、可靠。另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是重中之重,做好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检查,是避免出现漏水的保障。
4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施工
4.1防水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控制其施工质量,以确保地下室的防渗漏性能。设计师在对地下室进行设计师,必须要选材准确,通过编制、施工时材料的使用划分以及先后顺序的不同等环节而进行选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保证地下室工程的质量,已达到防渗漏的效果。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将所有的因素全部考虑周到,并将所有的因素的优缺点进行全面综合,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地下室的防水性能。但是有少数施工单位因缺乏经验,对施工质量不重视,在设计过程中,并没有做地下室防渗漏的测试,而只是对混凝土做强度测试,这样做并不规范,就会影响到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质量。
4.2混凝土施工工艺
混凝土施工:建筑工程地下室底板抗渗混凝土属于大面积施工,因此要采用“分段浇注、循序推进、一次压光”的施工方法。该方法能较好适应泵送混凝土工艺,避免经常拆卸输送混凝土管道,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即保证混凝土的合理衔接,又保证了混凝土的浇注质量。
墙体混凝土:浇筑时严格控制分层厚度,每次浇筑厚度控制在0.5m左右,每次浇筑墙体长度不大于30m,浇筑时必须保证浇注的连续性。混凝土的泌水处理:混凝土在浇筑和振捣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会跟着混凝土坡面流到坑底,并随混凝土向前推进。在支模时,应在混凝土浇筑前进方向二侧模底部留孔排出泌水和浮浆。当混凝土坡脚接近尽端模板时,要立即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由端部往回浇,另外加强二侧混凝土的浇筑,使最后混凝土的浇筑形成四面会合,这样泌水和浮浆可以集中排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