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论文: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第4页)

本文共计873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 重视教学设计

  当前来看, 很多教师并没有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摆脱出来, 这就直接导致了教师并不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对于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是有很大不利的。如果抑制学生的好奇心理, 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师首先应该在教育中展现出对学生的尊重, 这样才能加深对学生的了解, 缩小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让课堂的气氛更为生动活跃。

  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注意自身角色的改变, 应该将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过程归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学会开动脑筋, 让学生更多参与思考和时间。只有身份转变了, 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状态最为饱满的时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最为合适的时候。在教学环节中, 教师也应该向学生说明自信的意义, 相信自己才能面对挑战、战胜挫折, 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才能收获成果。每个学生都树立了信心、调整了自己的学习状态, 就可以更从容地应对挑战。

  (三) 教师课后评价, 在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后评价环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 也是教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正确实施评价, 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心理水平。因此, 教师在课后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应注意评价的科学性。而且, 为了促使学生身心健康, 教师的评价内容和方式虽然可以不拘一格, 但是评价的过程一定要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结语

  结合上文所谈, 在小学语文科目的教学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的心神更为健康, 并且也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一方面, 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另一方面, 也能优化其人格。所以, 这就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注意课程设计, 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来给学生带来独特的教学体验。

  论文: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第4页) 篇3

  【摘要】

  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就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如何促进其良性发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良性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学生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学认为,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突出以活动为主,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以学生的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在活动中建立起学生认同和接受的规范和价值,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成长。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化倾向

  现在的很多中学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并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一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像讲授数学、语文课那样,热衷于讲解心理学的概念、理论,方式单调、乏味,学生则在课本上勾勾划划,课下认真背书,完成作业,更有甚者,还安排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课的考试。殊不知,心理健康课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烦恼,以及出现的诸多不适应的发展倾向,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让他们轻轻松松学习。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倾向

  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治疗”和“指导”意识较强,选择心理障碍的较多,选择发展性问题的较少,把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肆意医学化,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律。有些学校让校医充当心理辅导人员,像医院里记录病历一样来对学生情况进行登记。不少学校的领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了错误的宣传,使学生认为只有当心理有疾病时才能去心理咨询室,这种医学化的倾向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事实上,中学生生的心理从总体上来说是健康的,只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适应性的问题,不能和医学意义上的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简单地混为一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