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故宫》看大型文献纪录片的创作手法
25 次下载 2 页 2210 字【 字体:大 中 小 】
从《故宫》看大型文献纪录片的创作手法
摘要:十二集大型文献纪录片《故宫》在中国纪录片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它突破性地采用了纪录片多样化的创作手法――故事化叙事方式,真实再现与历史影像资料结合,特技手法,对白、音响与音乐的配合使用等,使整部片子成为一场丰富的视听盛宴。本文以《故宫》为例,具体分析大型文献纪录片的创作手法,从而以点带面,剖析对纪录片创作手法的认识。
关键词:故宫;创作手法;文献纪录片
十二集大型文献纪录片《故宫》于2005年10月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引发了强烈反响。据索福瑞公司全国测量仪调查,播出第一周,《故宫》收视份额达到了8.05%。第二周上升到9.36%,在央视一套的57个节目中,排名进入了前10位。①这是当时中国纪录片在收视情况方面达到的最好成绩。《故宫》的成绩与创作者的创作理念以及此理念指导下采用的多样化创作手法密不可分。
一、故事化的叙事方式
“纪录片故事化”是当今国际、国内纪录片界创作走向的主要潮流之一。故事中具有情节,偏重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作用于观众的内心。
在《故宫》中,解说词不再是对人的教化及信息灌输,而是采用愉悦观众的故事性叙述方式,呈现一个个故事。解说词通常采用“以藤带瓜式”和“套娃式”等方式来讲故事,最终呈现出朱棣迁都、明十三陵建设等历史故事。
二、真实再现与历史影像资料结合
《故宫》大量采用扮演方式,如:第五集《家国之间》光绪带着一后二妃向慈禧请安等。但纪录片的扮演仅仅展现演员的背影、侧面或局部(如翻书的手、行走的脚等),即使有正面镜头也通常采用虚焦或后期高光处理制造模糊的效果。
虚拟功能正在被纳入纪录片的真实体系中,情景再现又一重要突破是数字动画技术、三维动画、特技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比如片头是从一段旧胶片效果的太和殿镜头开始;随着镜头拉开,一群游客在太和殿外观光;镜头进一步拉开,三维动画影像的故宫三大殿展现在观众面前。在这组镜头中,动画再现与实拍相结合,使故宫的历史与现实、虚拟与真实完美结合,营造出恢宏的氛围。
三、电影创作与特技手法相结合
《故宫》的拍摄借鉴了电影的创作手法,使用了高清摄影机,呈现大量吊臂、推轨、斯坦尼康镜头,并用大量延时摄影、定点摄影,把一个个沉闷的建筑群,与流动的云、变化的光影结合起来,营造出动静结合的效果。
第一,纯3D制作。在没有任何可拍对象的情况下,《故宫》使用电脑建模制作历史场景和画面。如第一集中:镜头从星空穿过云层鸟瞰中华大地,逐渐靠近地面,画面不断变出北京城不同时代的城垣位置,从春秋战国跨越汉唐宋元直至明清。
第二,3D制作与实景拍摄相结合。《故宫》中有些道具是真的,历史场景采用3D制作。例如第一集中的万人运石,明成祖在城墙上阅兵、第二集中的顺治进京。
第三,从3D动画与实景拍摄相结合的制作到二维动画的转换。如第六集《故宫藏瓷》中的瓷器运输,江面为实拍,江面上的船为3D制作,从江面转换为中国古代地图又成为二维制作。
四、对白与音乐的配合使用
声音对于一部大型文献纪录片而言,有时甚至起着比画面更突出的作用。《故宫》全面使用了对白和音乐的声音,不仅增强了画面空间的真实感和亲近感,而且还大大丰富了纪录片的层次。
《故宫》中的对白包括片中演员对白、被访者话语和画外解说。人物对白大多采用同期录音,体现纪录片的“真实性”。如在向皇帝朝贺时显示出的“一叩首、二叩首……”同期声。解说由国家大剧院的周强担任。他的声音低沉、略带沧桑,配音中使用不同的人称、不同的语调(如皇帝、皇后、大臣的讲话等),使该片的解说更加生动。
《故宫》的音乐还起着表现时代感、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渲染气氛和传达创作者内心的重要作用。著名作曲家苏聪、唐建平等,为《故宫》创作了100多分钟各种主题的音乐片段。

谈谈企业管理中薪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企业人力会计计量核算管理会计毕业论文
连锁企业采购管理探讨论文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及管理论文
如何通过价值网络管理创造商业企业竞争优势论文
新时期企业管理会计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价值链视角下企业会计管理探讨论文
销售薪酬绩效方案
试论高校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
浅析财务战略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试论为了绩效再造薪酬体系
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通用10篇)
对专属薪酬特区的重要性研究
论绩效考核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薪酬管理的重要性
论企业管理中的绩效管理模式
薪酬治理的重要性
北方批发市场蔬菜营销模式与价格悬殊论文
体育环境下市场营销论文
通信市场营销策略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