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化学论文 > 正文

化学与生活论文15篇(第8页)

143 次下载 19 页 31631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运用生活资源完成实验,进行科技制作。

  我们的身边其实有许多生活资源可以作为实验材料,在熟知实验物品的情况下,学生会感觉化学教学贴近自己的认知结构,对化学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也会随之消除,在亲自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寻找化学规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生活资源完成实验,能够促使其大胆想象、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用自己新的思路、设计和方法进行实验,具有强烈的动手欲望,而且能够使学生的投入意识增强,用自觉的、灵活的探索性实验取代不自觉的、被动的实验。

  学生可以体验到实验过程的愉悦与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热爱科学,更渴望探索真理.除此之外,为了使生活资源的独特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除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锻炼学生能力,还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使生活资源有效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科技制作要求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其目的主要是在学生科技制作、设计的过程中实施课外教育,进而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合理地结合生活实际,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感性化学认识,进而提升其理性层面的理解和掌握.运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激发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与记忆,改善教学效果。

化学与生活论文7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学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不断冲击我们的思想。在初中阶段进行绿色化学理念的教育,是培养具有绿色意识和环保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绿色化学教育已经成为初中化学教育的趋势,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育绿色化学化学实验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它的主要特点是: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基础教育,在初中阶段进行绿色化学教育,把绿色化学基础知识融入化学教育中,使其成为素质教育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充实教学内容,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及环保意识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增强教师的绿色意识

  化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观念更新,具备绿色意识才会产生积极的行为效果。因而教师应该努力做到:收集环境信息,增强自身环境意识;注意收集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信息,以及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污染问题。

  二、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教师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扩充绿色化学内容,如原子经济论、绿色反应、绿色能源等,引导学生建立绿色化学思想,用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思维方式考虑和解决实际问题。化学教材中有许多涉及化工生产和实际生活的问题,是进行绿色意识渗透的好素材。采取实例讲解、对比实验和工业流程模拟的方法进行渗透行之有效。例如在讲“氮气的用途”时,介绍三种途径:(1)人工化学固氮;(2)雷雨闪电固氮;(3)豆科植物根瘤菌的固氮。人工化学固氮能耗高且工艺复杂,生产过程中易产生大量“三废”而严重污染环境;雷雨闪电固氮在实践上不便于控制和掌握,对环境也很不友善,固氮量有限且易流失;而植物根瘤菌,既不消耗能源,又不需要大量厂房和机械设备,对环境无污染的生物固氮是化学家不懈追求的目标。再如:在做CO还原Fe■O■的实验时,引导学生改进对尾气的处理,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由此激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尾气、废液等的处理问题的探究;倡导回收旧电池,减少污染,等等。要求学生在课外多关心生活中的化学,鼓励他们多运用绿色化学知识思考,关心环保问题。

阅读全文